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栏:报纸评论 |
鸿水:剧组和演员幕后的那点事儿
日前,有报道称:演员海清与小沈阳合作新剧时耍大牌、不配合、改剧本甚至“逃跑”,令剧组人员怨声载道,更令投资方移师北上拍摄,前后损失逾千万元。该消息一经发出,“国民好媳妇”的形象顿时备受质疑,而海清也向该媒体发出了律师函,称要为自己“讨公道”。报道新闻的记者称自己“问心无愧,将一战到底”。
关于这件事孰是孰非我不过多评价。有时候这种事情的出口分三种,一种是事情本身确实存在,但剧组借该事件炒作新剧,这是惯用手段,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还是事情本身确实存在,但被媒体曝光;第三种就是事情压根就不存在,纯粹为了炒作新剧制造的事件。据我分析,这三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都有。不放我说说我所了解到的其他剧组和演员幕后的那点事儿。
一般情况下,一部戏拍个三四个月很正常。所有的剧组人员都要仰视大牌艺人,得哄他们开心了,顺顺利利地把戏拍完。一旦演员闹情绪或者罢工,一天就是几十万的损失都比较正常。我知道的某剧组。在涿州拍摄期间,两个男演员都25、6岁,正年轻气盛,闹别扭,甚至发展到拳脚相向。这种事情发生以后,剧组就非常紧张,因为俩人的对手戏比较多,谁看谁都不顺眼,这戏拍出来肯定不好看。事实证明,这部戏播出以后的口碑不佳,整体品质也不行。而当时在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非常讨厌某演员,因为他一不高兴就可以撂挑子,他一走,整个剧组就得停下来,或者改拍没有他的戏份。我知道的还有一个剧组,他们的武术指导和其他演员打群架。为了不影响拍摄,剧组在演员的要求下换掉了武术指导。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剧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剧组方面为了顺利杀青,往往选择把事情压下来。
当然,也有不少剧组和演员的矛盾是设计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该剧。一般情况下,真实发生的事情往往是需要掩盖的,除非后面的宣传都不需要演员配合,如果一部戏的宣传演员不配合,一切都歇菜。所以,为了迁就演员,剧组往往忍气吞声。现在的演员市场,好演员太少,也很抢手,你的戏人家不拍还有别的戏等着他拍,而剧组不能因为演员问题而把整个项目给毁了。就海清这事儿而言,负面大于正面,炒作的痕迹有,但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以和为贵。演员别太强势,剧组也别太软弱,相互帮衬才能有更好的合作。
(文见3月16日《辽沈晚报》鸿水专栏“鸿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