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水:郭敬明的商业性与韩寒的社会性

(2011-12-16 12:3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栏:报纸评论

郭敬明的商业性与韩寒的社会性

 

 

只要一说郭敬明,就不得不提韩寒,这对欢喜冤家,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捆绑型话题的好榜样。前几天郭敬明出书搞发布会时就谈到了韩寒。郭敬明说韩寒笔下没有可以让人记得住名字的人物,作为作家他是有局限的这貌似是一个“很有营养的话题”,和韩寒之于郭敬明的揶揄明显不同。从这个角度出发,原来郭敬明是懂韩寒的。反过来说,韩寒其实也是懂郭敬明的,只是韩寒善于以自己的方式来把郭敬明当娱乐谈资罢了。

 

 

坦率地讲,每个作家都是有局限性的,谁都躲它不过。概括而言,郭敬明属于纯商业写作,赚钱效应和迎合大众是其主要法宝;而韩寒则是杂家,写作只是他的一个方面,他还是著名赛车手,这更应该是他的职业,他属于“公知”、“公众人物”,兼具了更多的社会性。郭敬明对于韩寒“符号、形象都优先于作家的身份”的判定是准确的。

 

 

现实中的郭敬明商业头脑发达,为人处世都比较精明、睿智,对自己的形象也比较自恋;韩寒则属于那种腼腆型,在聚会或者私人活动当中可能是那个最沉默的人,甚至是永远躲在角落里聊以自慰的沉默者,而他在博客在其他公开平台上的不沉默则是之于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的宣泄与控诉。人们需要郭敬明带给他们“幻城”一样的精神虚无,也需要韩寒为他们代言、发声,从而达到自我情绪的宣泄。郭敬明和韩寒说白了就是硬币的两面,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温暖,尽管方向相左,而无论各自理想的方向狂奔,却始终不离不弃。这就是两个人的道不同也相为谋的根基之所在。

 

 

无论外界对二人如何评价和界定,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二人都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显然他们二人的定位都很清晰。郭敬明靠小说也能拿个几千万的版税,这在当今作家当中并不多见;而韩寒也有自己的代言等收入。郭敬明对外说韩寒新书首印30万册,他的书首印160万册,说二人竞争不到哪里去。显然有些矫情和暗讽。作为80后当中两个旗帜鲜明的代表人物,二人实在没有必要靠这个过活。外边这么乱,“彷徨”的人们需要听到韩寒的“呐喊”,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同时也需要靠郭敬明的小说找些精神慰藉——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文见12月16日《辽沈晚报》鸿水专栏“鸿观世界”)

 

 

 
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1-12-16 12:00    截止时间:2012-02-16 12: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