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有鬼》,网络消费得下猛药

标签:
杂谈 |
《微博有鬼》号称“全球首部微博电影”。这个系列据说有三部,首先推出的一部叫《目击者》,首部的优点就是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关于微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的盲从与集体无意识。在刚刚兴起的微博江湖当中,什么人都有,什么事儿也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或真实或虚伪地转发或围观着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举一动。
《目击者》的故事源于一场车祸,女主角跟很多生活在底层无路可寻的人一样,只得哀嚎苦求,幸得好心人援助,而援助之路便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一条微博,一个草根,众多网友,转发相告,波及范围、波及速度远比通过常规道路要来的快,这也正是微电影之于微博的宣传作用。但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但这不能否认微博的巨大社会意义。
今早我看到某报的评论,说“网络微博诚信缺失将无以立足”。它显然将部分问题当成了全部问题,把个别人的问题辐射为全体网民,这不但是无知的,也是无耻的,更是可怕的。你把这个国家的主人都想象为你的敌人,你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敌人。
微电影《目击者》中目击者的死亡,带给我们更多反思的意义。毕竟微电影也终归是电影,因为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像大电影那样细腻地表达。不过作为十几分钟的微电影,故事结构、表现手法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在最后一刻有个翻盘,旨在提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鞭策心灵之意显而易见。而且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精神还算可嘉,就是剧情有点拖,有点温,也可以说太过谨小慎微,在节奏掌握方面还是稍有逊色的,不符合网络观影快餐化的特点。网络消费你就得下猛药,得够狠才可以抓住网民驿动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