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鸿水
鸿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875
  • 关注人气:260,0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水:别让春晚赵氏小品成“赵孤”

(2011-01-21 10:32:51)
标签:

春晚

赵本山

赵氏孤儿

杂谈

分类: 娱评:鸿水娱论

作者:鸿水


每年到这个时候,除了春运就是春晚。在全民春运中,无数的人高喊买票难、回家难,今天有同事凌晨两点去排队买票,一直等到9点出票,拍在前头第8号,也没有买到票。但新闻里却说“回家变容易了”。听到这么牛逼的消息您是否有想哭的冲动呢?而一说到春晚,就不得不说赵本山,似乎央视春晚离开了赵本山就办不成似的,而赵氏小品也几乎成了春晚上的“赵氏孤儿”,悲剧到这种地步乃宇宙难容。


赵本山的小品属于北方语系,南方人并不见得喜欢,但对于带有浓重本山情节的北国劳动大众来说,赵本山的小品能否招人喜欢几乎是判断央视春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于是,每年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的出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是在全国人民看节目看得昏昏欲睡时来提振一下大家的观看兴趣,并将节目推向高潮等待零点的钟声想起。一旦钟声想起,后面的节目就完全是撑场子了。没有多少人会在乎谁在唱什么歌跳什么舞了。在别的晚会上后面出场的叫做:压轴儿!而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后面一大拨儿出场的都是“扫场”的。


这几年,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小品基本都是带徒弟,他们不像赵本山经历那么悲壮,上节目那么辛苦。这些年,别管赵本山的小说演得是好是烂,大家对他总是有期望。但是,央视舞台的节目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赵本山不让出那个坑,即便是才华大大的新人,也无处安放不是。赵本山应该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于是,怎么把自己的徒弟带出来,既往开来,也就成了赵本山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课题。   


记得去年春节前,我和李丹阳老师做客天津卫视聊春晚,当时李丹阳说,有的观众喜欢看新人,她说她也喜欢,但也有观众就是喜欢看老人。这个我信,可是,春晚全是老人,一根毫毛的新人都没有,这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中国制造”都在全世界打广告了,春晚咋就不能与时俱进了呢?!当然,也不能说一个没有,跳群舞的那帮人,估计有不少是新人,估计,新人也就这待遇。这是国情。您说是吧?! 


去年的赵本山,因为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植入的广告过多过滥,继而激发了无数人对于春晚以及领头羊赵本山的近乎全民性声讨,就在无数人的声讨中,赵本山第12次戴上“小品王”的桂冠。有时候民意就是这么好玩,在两条平行线上,你表达你的民意,人家主张人家的民意,最受观众喜欢的小品就是这么被喜爱了。但是,网民对于赵本山的质疑声音已经成为一种标尺,能够测量出赵本山身高、身价甚至是声誉的标尺。特别是关于广告费的事儿,赵本山这么卖力地做广告,一分钱不拿显然是不可能的,拿就拿了,都被网民骂成什么样了,还不是应该拿的?


央视春晚一直在倡导“开门办春晚”,实际上它的门开得很小。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这么几个导演。这么几个导演就注定了,你这个节目出来以后,肯定还是这么一拨人的思维。像今年搞得《我要上春晚》的节目,也不是央视独创的,早在前两年北京台就搞了《我要上春晚》这种节目形式,央视属于照葫芦画瓢。去年的春晚实际上也遭遇到了26台地方卫视春晚以及各种网络春晚的冲击。而我觉得,让赵本山或者央视春晚走下“神坛”,是社会的进步。而一台晚会就靠“啃老”是绝对不行的,而一台晚会把成功与否寄希望于赵氏小品,甚至说只要请到了赵本山晚会就成功了一半,这一方面说明导演们不自信、鼠目寸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春晚生生把赵氏小品整成了“赵氏孤儿”。大家都知道《赵氏孤儿》是一出人间悲剧。但我希望别让赵氏小品成春晚舞台上的“赵氏孤儿”。





我最近在新浪织围脖,现在微博上正在飞红包,开通了就送。奖品有手机、充值卡,还有金兔子。快来看看!http://sinaurl.cn/hGoka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民国往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