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汤灿:跨界歌唱家不需要激情噱头
我是在不经意间将遥控器遥控到了辽宁卫视,当时正在播出青年歌唱家汤灿在上海举办的“爱,让生活更美丽”公益演唱会。看到这个主题我觉得很熟悉,貌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让生活更美好,只不过那不是“爱”,而是城市,尽管我对世博的兴趣并不大,也不喜欢看世博手机报,更没有去上海凑热闹,但这个主题还是像针一样毫不留情地扎入我的肉体,侵入我的灵魂。显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如汤灿在上海举办的“爱,让生活更美丽”公益演唱会的主题让我感动。
之后,汤灿的2010上海公益演唱会将相继在中央台音乐频道和中央台三套播出,我竟然完整地看完了两次,还有一次是看盘。而让我观看两遍的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这台公益晚会做得相当精致。有人形容汤灿是一个非常精致的青年歌唱家,我觉得这场晚会也做得相当精致。特别是光影与音乐的搭配、融合,比央视春晚被视为突破性的混搭还要有水准。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能够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
一般说来,很多民歌演唱会,比如宋祖英2002年12月2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和2003年11月23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当然,汤灿也于2008年7月15日在雅典举行了演唱会,这也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演唱会,能够走上国际办这种大型演唱会没有几个人,档次很高,但基本是像听交响乐一样,缺乏光影的融合,相较而言之,我还是更喜欢看像汤灿在上海的这种融合了现代手段,办得非常华彩,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演唱会。有视觉的,有听觉的,综合在一起,这才叫视听盛宴。这可能是我的个人喜好。不过我认为,如何做出演唱会的特色是衡量一个歌唱家的演唱会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尺。这和流行歌手在舞台上靠玩激情贴身、脱衣服等是两个截然不同欣赏和接收途径。民歌手能够到了80岁还能歌唱,那靠的真是实力,像帕瓦罗蒂,而不是靠噱头。
在演唱会上,汤灿一共演唱了二十首不同曲风、不同唱法的新老歌曲,比如:和世博有关的新歌《美丽时代》以及《问我》、《木棉花开》,还有她的成名曲《幸福万年长》以及《红旗飘扬》、《祝福祖国》等等。不同的曲风和演唱方法证明了汤灿所具有的跨界演唱实力。汤灿能唱民族的,能唱美声的,还能唱通俗的,且能把通俗唱法唱得没有民族味,这不太容易。在现场,汤灿与俄罗斯著名的“海豚音王子”VITAS合唱的俄罗斯歌曲《喀秋莎》很有味道。更具高潮意义的是汤灿和戴玉强的合作,非常有亮点,我能听得出来,汤灿非常卖力,而戴玉强亦不示弱,俩人飚高音,让我这个观众热心沸腾。这也算是实力派歌手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又像帕瓦罗蒂。
同样在演唱会中,受益于“母亲水窖”工程的一对儿母女为汤灿献哈达赠礼物的场景让我看到了汤灿在歌唱事业之外的公益行动。虽然那对母女只是送的一双鞋垫,但礼轻情意重重。25号是感恩节,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人要懂得感恩。有颗感恩的心,心中有爱,生活才会真的美好。
我们知道,民族歌唱家的演唱会和普通流行歌手的演唱会受众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欣赏习惯的不一样,继而拉大了歌迷群体的年龄层次。通俗歌曲贵在通俗化,民歌贵在民族化,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歌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还是非常具有国际观众缘的,但是,这几年出来的优秀民族歌唱家还是比较少的。这一方面和中国时下浮躁的文化大环境有关,另外也和民族唱法歌手的后备力量不足有关。这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所面临的局限性。如何突破这种局限,应该有更多的“汤灿”腾空而起。这也算是我之于民族音乐的希冀。
VITAS现场赠琴


汤灿和“母亲水窖”女儿


汤灿和戴玉强完美合作


灿在演唱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