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水:当经典遭遇经典

(2010-09-06 00:22:33)
标签:

红楼梦

永不消逝的电波

山间铃响马帮来

鸿水

娱乐

杂谈

分类: 影评:影视鸿论

鸿水:当经典遭遇经典

 

                              ——谈当下热播的影视剧经典翻拍热

 

 

 

作者:鸿水

 

 

最近,也不仅仅是最近,我突然发现荧屏上的经典翻拍的电视剧多了起来。就说眼下,《红楼梦》正在热播,据说收视率超越《潜伏》,实际上《潜伏》的首播收视率并不高,《潜伏》属于后热型,是首轮播出以后口碑逐步好起来了,收视率才上去的。《潜伏》和《士兵突击》的命运是一样一样的,《士兵突击》首轮播出收视率低得一塌糊涂,有些台实在播不下去了就中途换剧,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二轮播出以后收视率奇好,甚至连三轮重播的收视率都比首播要高。这是很奇怪的。也说明观众的胃口实在难以捉摸。你认为应该收视率高的,除了家长理短的肥皂剧能够保证收视率以外,其他的实际上都带有一定的实验性。《红楼梦》也带有这样的实验属性。除此以外《红楼梦》还有经典翻拍的帽子。前面有87版的影子,有些人喜欢对比,实际上二者没有什么可比性。

 

除了《红楼梦》经典翻拍,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红色经典翻拍剧就有俩,一个是黄金档播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另一个是稍晚点,晚上十点左右播出的《山间铃响马帮来》。这两部都是翻拍的经典老电影。如果从知名度上来说,《永不消逝的电波》比《山间铃响马帮来》有名,但我连续几天看了几集这两部剧以后,从制作上来说,我认为《山间铃响马帮来》反而比《永不消逝的电波》拍得好。按理说,《永不消逝的电波》应该是带有惊悚、悬疑味道的,至少得和《潜伏》有着一比,毕竟都是斗智斗勇的,何况“电波”还有1958年的电影以及王心刚、袁霞、孙道临等老艺术家在那里摆着呢,但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设置悬疑情节方面做得比较弱。反而让《山间铃响马帮来》 在悬疑方面有所超越,也恰恰是悬疑的切入视角,把这部知名度并不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那么妇孺皆知的翻拍经典拍得可看性十足。

 

电视剧《山间铃响马帮来》 翻拍自1954年的同名电影,导演是王为一,主演是冯奇、于洋等人,而我对于洋的认知度还稍微多点,他主演的电影《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还都比较经典,而我看过露天电影的是他执导的《戴手铐的“旅客”》,貌似我小时候也没看懂“旅客”为啥戴手铐,但感觉上影影绰绰得有些熟。翻拍成为电视剧后的“马帮”由王斑、杨恭如、冯国庆、黄奕等人主演,主角是王斑,主持人曹颖的老公。虽然星光不是那么熠熠,但是剧好看。一说红色经典,想必每个人都知道好人和坏人那是写在脸上的,以前的电影就是这么树立好人的高、大、全的形象,好人不能有一点毛病。但是电视剧《山间铃响马帮来》 的故事主线没有变,人物有变,王斑和杨恭如扮演的排长和医生都是新增加的角色,原来的电影中没有,而好人和坏人也不是写在脸上的,整部剧就是“捉鬼”游戏,不到最后一刻,观众是不可能知道“内鬼”是谁的!这恰恰和应该“捉鬼”而没有把悬疑做出声色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山间铃响马帮来》比《永不消逝的电波》好看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红楼梦》也好,还是《山间铃响马帮来》也罢,抑或《永不消逝的电波》,让观众看得下去,才是硬道理。经典翻拍不能出力都讨好,讨好所有人的结果往往是谁的好也都没讨到,但也不能光出力谁的好也不讨,那你翻拍经典的意义又何在呢?所谓经典翻拍,包括红色经典翻拍,不能新瓶装旧酒,所谓尊重原著的提法其实很傻很天真。导演和编剧不是一个加工机器,用21世纪的制作工艺制作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你工艺再精,也不是老物件,岁月的沧桑是谁都无法临摹的。而一味地把经典名著恶搞也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制作团队掌握好一个尺度。尺度把握得好,翻拍就是成功的,掌握不好,就是失败。而红色经典翻拍失败的例子很多,像《林海雪原》啊,像《红色娘子军》啊,都没法看。岂不要命?!

 

 

 

(提示:请教朋友们一个问题:为何我插入的单曲,在编辑状态下能看到,而保存以后,看不到也听不到单曲呢?求解。)

————————


鸿水词曲《红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