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鸿水
鸿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711
  • 关注人气:260,0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水:没有余秋雨,青歌赛会冷清许多

(2010-06-24 14:27:03)
标签:

青歌赛

娱乐精神

80后

余秋雨

中国

鸿水

杂谈

分类: 杂谈:鸿观世界

 

没有余秋雨,青歌赛会冷清许多

 

 

作者:鸿水

 

 

余秋雨的娱乐精神在作家当中绝对是数得着的。他总会在别人差不多要淡忘他的时候来一剂猛药,说一些痛哭流涕的话,作出一定的表率,继而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在央视“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四届青歌赛上,和上届青歌赛一样,余秋雨的出现继续成为话题。针对余秋雨的争议简单总结基本分成两派,反对派的大致意见是:应该取消文化考核,这样余秋雨也就不能当考官了,余秋雨也就不会在青歌赛上罗里罗嗦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个人的专场,着实喧宾夺主;挺余派的意见是:青歌赛恰恰是有了余秋雨才有了一定趣味性,娱乐性,才会让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各取所需。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我并不一定完全赞同余秋雨的说法与解读,但我也不讨厌他的“卖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卖弄自己,并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卖弄继而达到个人形象、品牌以及价值的提升。余秋雨恰恰是通过青歌赛这个舞台,通过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进一步高调地推销自己而已,没有什么不对。这比很多专家学者到处剽窃,挂羊头卖狗肉要高尚百倍。没有余秋雨,青歌赛照样会办,但会冷清许多。

 

在央视的直播平台上,余秋雨敢于直面挑刺的观众,不怕出丑,不怕说错一句话或者念错一个字继而被观众苛刻地“绞杀”。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而对于前段时间余秋雨大师的关博以及曾经流泪满面地求大家以和谐为重,勿上歹人之当的悲情出镜,在青歌赛的舞台上他则不需要那么悲壮,就可以轻易地抓住亿万观众的眼球。而一些人对于余秋雨的“讨厌”,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很多年轻人对余秋雨并不太熟悉。很多“80后”还有多少人记得“余秋雨”这个颇具争议的“文化符号”呢?“90后”就更不必说了。因文化多样性而产生的心理隔阂势必成为叛逆的8090后和余秋雨大师之间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原因很简单,余秋雨是“40后”,和“80后”相差了40年,当余秋雨用40年前的“文化大脑”反思历史的时候,“80后”则用40年后的“科技大脑”用火星文调戏了过去和未来了。

 

年轻人更具娱乐精神。余秋雨大师也似乎将娱乐精神进行到底,然后,余秋雨并不是一个特别放得开的娱乐人士,他的娱乐精神和赵忠祥等人是有差别的,但在作家圈中,余秋雨的娱乐精神已经无人可及。而余秋雨对于历史的解读等等曾经引起“拒绝忏悔”的争议。一般文人,特别是著名文人,基本上都是“拒绝忏悔派”,即便是在历史问题上犯了一点常识性错误或者别的什么,他们总能给自己找到名人的台阶。所谓名人的台阶就是,你写错了字不叫错字,叫通假字,或者别的什么……一说到忏悔,我们总是善于把矛头指向别人,而独独忘了自己也需要忏悔,余秋雨的“拒绝忏悔” 让“80后”看着不爽。在网上,看谁不爽的通常做法是拍砖头,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看余秋雨不爽就拍他。“拒绝忏悔”和“拒绝道歉”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半文人是“拒绝忏悔”,而官员则多半“拒绝道歉”。关于此,我在以前的文章曾经说过。“80后”目前基本已经或者正在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陆上,经济的大繁荣,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吃饱了喝足了就hapyy。而余秋雨则把自己装扮成文化的反思者,有些人,特别是有话语权的人,动不动就自以为是,把什么动作都上升到政治高度、国家形象等等,这是“80后”所不能容忍的。就我而言,因为我曾经是音乐青年,所以我看青歌赛更重要的是看参赛选手的表演;又因为我曾经是文学青年,所以,我却喜欢看余秋雨喋喋不休地点评,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虽然有时候我也挺讨厌余秋雨的,可是在我的眼中,余秋雨仍然是一位优秀的文化普及工作者。中国优秀璀璨的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工作者的专属文化,劳苦大众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享受传统文化的权利。我们知道:分享文化成果有太多渠道和平台,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在亿万观众观看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余秋雨尽到了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文化和艺术就像连体婴儿,虽然分属两个个体,但却血肉相连。之于余秋雨的文化解读,文化人不必嫉妒,而年轻人也不必愤怒。没有了余秋雨,青歌赛真的会冷清许多。

 

 

——————————————————

小范冰冰|沙滩|美女|泳装|素颜|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