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杜拉拉东风雨柳云龙鸿水杂谈娱乐影评 |
分类: 影评:影视鸿论 |
作者:鸿水
前几天,以19项提名创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历史新高的《十月围城》最终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8项大奖,可以说是本届金像奖的最大赢家。然而,在我看来,《十月围城》的大获全胜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事儿,而恰恰标志着香港电影的彻底灭亡!
这场战斗打得够豪华,群众在伤亡,领导在开会,如今看来,开会害死人早有先例。且不仅如此,该片的故事设置也颇为低幼化处理。不管是监制陈可辛还是导演陈德森都过于贬低一般电影群众的觉悟。之前我也如此评论说:在我的浅显认识中,该片存在严重献媚的意味。正因为当有时候某些献媚是必须的,所以才使得越来越内地化的“香港制造”(包括合拍)已经没有了什么港片精神可言。
这就像股市里的股票一样,股价最高的、莫名其妙连拉几个涨停板的个股,并不见得就是股市中的绩优股,垃圾股一旦被资金炒作,弄几个涨停板也是再正常不过。但如果要拉涨停板你得会编故事,会散布一些小道消息,然后庄家拉抬股价,散户被诱骗后跟风,给人的感觉,这个股太彪悍了。这里面只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买得人多,股票就涨,卖得多,股票就跌。这个道理反应到电影上,那就是票房抑或奖杯。
关于《东风雨》和《杜拉拉》我也有些话要说。“不靠谱”的杨老师在微博上说:为了广告客户,杜拉拉从升职记变成了艳遇记;为了柳云龙的粉丝,《东风雨》烧了几千万说了一堆废话,唯一的植入广告是为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做了预热。为了救一孩子,很多人都死了。徐静蕾求利,柳云龙为名,使得《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成为四月最灿烂的两部恶俗大片,烂在根儿上了!我给回复了一句:同意一半。《杜拉拉》为了讨好广告客户而把片子弄得很艳遇,根本没有体现出什么“升职记”,仅仅是因为“杜拉拉”火了,那就把“杜拉拉”这个品牌买下来,然后操弄了一部以“杜拉拉”为名但和“升职记”无关的广告片。所以,看《杜拉拉》最有意义的是数里面的广告。这就是我所说的“同意一半”。
关于《东风雨》,我认为有赘言的地方,总觉得该完了,但片子还没完。也有人说柳云龙耍帅之类的。我觉得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意义。所有的人为了一个可以说是最终被确定为过时的根本没有丝毫意义的情报而不断死人,请问,这个难道不就是该片的最大意义吗?如果让所有人的死都有价值,都有意义,那么,这部电影就会陷入普通谍战片的窠臼,比如说《风声》,《风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而它的优秀我认为从黄晓明饰演的日本军官被一刀毙命,张涵予远去这个镜头为止,而之后的那些废话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当然,为了审片的需要后面的废话有可能不得不加。但这就让《风声》的优秀大打折扣。而《东风雨》恰恰在电影的结尾处没有落入这个俗套。这恰恰是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