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鸿水 |
分类: 影评:影视鸿论 |
文、鸿水
从媒体上看到的消息,包括冯小刚在内的诸多导演,无论电影的还是电视剧的,都在忙着或者时刻准备着要拍汶川大地震。有的编剧,或者相关制作人员也已经赶赴灾区考察,为影视剧的脚本做功课。像什么《汶川》、《汶川时间》、《512北川不相信眼泪》(目前确认的以这次大地震为题材的电影已经超过10部,包括《汶川·168小时》等陆续投入拍摄)等剧组已经进驻灾区拍摄……此时此刻我要说的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影视剧拿汶川大地震作秀。
现在的灾区需要的是援助,灾区的现状远比媒体上报道出来的要惨烈得多。电视新闻上不可能像展示解放军抗震救灾那般英勇地展示6万抑或近乎10万死去的人们的尸首遍野的镜头。但现实是,这么大的死伤,这么惨烈的天灾却有可能成为电影电视剧的噱头,如果电影电视剧都不表现地震的惨烈,连这些镜头都没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影视剧也就完全没有拍摄的必要了,有新闻报道就足够了。
然而,一旦影视剧里再现如此惨烈的,而且还做得相当逼真的尸首遍野的镜头,无疑,对于灾区人们,甚至对于全国人民都是一种伤害。至少,从灾区里走出来的人们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很难走出天灾的阴影。
在四川广元灾区,我的一位朋友的亲戚,大人都是老师,地震发生以后,他们把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一个个都疏散到了安全地带,之后他们才想起来自己的孩子还在其他学校,于是又去学校找,孩子还小,只有7、8岁,幸好,平安无事。但是这之后,他们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对外界的反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木讷,别人喊他,他的反应也很迟钝。他们都说:孩子可能被吓坏了。是啊。即便是大人在这场灾难面前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很多人面对余震时没有人会把它当作对心智的一种历练,更多的人是感到恐惧,特别是一些妇女,老年人,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强。
地震过后,灾区不少地方经常下雨,中雨、大雨不断,这给当地的人们生活以严峻考验。他们最需要的是物质捐助,没有足够的物资援助,一切至高无上的精神吹嘘都是扯淡,在天灾面前,生存是绝对第一位的。千万不要以为,天灾过去了,灾区民众的生活也就安康了。
现在的电视荧屏糟糕透顶,一打开电视全是放的战争剧,电影频道放的大都是战争片,像《决战中的较量》等诸多前苏联电影和一些战争老片轮番播出。电视台的领导同志是想给人们以精神食粮,可是这样的精神食量未免过于残酷。已经面对了太多灾区至亲至友的尸首的人们难道还想在电视荧屏上浏览“敌军”“我军”的尸首吗?如果你们那么坚定地认为:看战争剧(片)会给灾区人们振奋精神,如果不是你们错了,一定是灾区人们错了。
亲爱的各位导演,在这次余震不断的天灾面前,灾区人们只要援助,不要添堵。请不要在这个时候拿汶川大地震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