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江姐金曼交响清唱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鸿水 |
分类: 娱评:鸿水娱论 |

文/鸿水
为了纪念“一二九”,12月8日,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登陆人民大会堂,从1984年就出演歌剧《江姐》的歌唱艺术家金曼这次改变了表演风格,以一种国内首创的“大型交响清唱剧”的艺术形式再现江姐的丰功伟绩。
在4日的大型清唱剧《江姐》研讨会上,总导演甲丁、主演金曼以及诸多评论界人士均发表了很多看法。像“50后”、“60后”的宋晓明、张树荣、金兆钧等等,更多地从自身经历讲述了和“江姐”的渊源,而“70后”、“80后”,特别是“80后”对于“江姐”的认识并没有“50后”、“60后”那么刻骨铭心,如何让“江姐”走进这群人的心灵,这是“江姐”在当今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在研讨会上,我对总导演甲丁的某些说法表示了反对。他说,只要是好听的谁都愿意听,为什么一定要吸引“80后”、“90后”?其实,这关乎到无论是歌剧还是清唱剧的传承问题,你的这种剧种得不到“80后”、“90后”这部分受众群的欢迎,在更广大的即将成为新竹流的人群中得不到应有的推广,只是“50后”、“60后”喜欢,怎么把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呢?要想把某一艺术形式、风格发扬光大,首先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比如我,虽然对《江姐》的很多唱段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金曼本人,还是有些许陌生。尽管金曼从1984年就已经是现代歌剧《江姐》的第三代女主角了。我觉得这里面就存在推广的问题。我当时举例说,为什么电影《命运呼叫转移》预计的票房收入仅仅是1千万,而头三天就1千多万,首周票房超过两千万,整个首轮下来可以突破五千万。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营销推广手段。这太重要了。
好在,大型清唱剧《江姐》走了一条和从前完全不同的路子,不但创立了一种在国内属于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而且已经在全国连续公演了百余场。只要有可持续性,就会有影响力。
在研讨会上,我还听到导演介绍,说“江姐”要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表示了支持。为什么?说起来挺让人心酸且无奈的。中国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外国人争先注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比如端午节,都知道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可是韩国人在申请“世遗”,中国的某些主管部门在干什么呢?这很可悲。目前,谁都在搞经济,其他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忽视,比如环保,牺牲环保大搞地方经济的现状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虽然国家也在注重环保,但是,都污染了这么多年了,能一下子解决吗?肯定不能。何况还存在边污染边治理的现状。这很要命。
如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显示,“江姐”就是其中的“表演艺术”,加上“江姐”长盛不衰的影响力,以及“交响清唱剧”这种国内首创的艺术形式,是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的。
文章推荐
鸿水报纸文娱专栏:鸿言无忌
鸿水通联:QQ:610685(只谈工作,来访注明,非工作勿加)
读者联谊QQ:64214224(注明:读者)通联信箱:qujihong@126.com
鸿水读者群(读者选择加入,只加一个,非忠实读者勿加)
1群:2549737、2群:15124562、3群:8208973、4群:16081297、5群:28184737、6群:29321145、7群:29660127、8群:29660223、9群:21054214、10群25986312、11群4944813、12群27636316、13群31029320、14群:40319896、15群:9610645、16群:43664567、17群:43665472、18群:40035521、19群43665686、20群:44063497、21群:44084749、22群:44250610、23群:44250757、24群:4425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