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鸿水
北京市今年将严控“双外生”进京,朝阳区出台措施:“原则上不审批”。“双外生”的意思应该很明确了,就是外地生源、外地高校的毕业生,这些人要想进入北京工作,那是要受到北京市“严控”的。
该消息一经发布,即遭到舆论的普遍质疑和痛斥。这是典型的、粗暴的“排外主义”。“就业自由”、“迁徙自由”的倡导在一纸政令面前被彻底打碎。“户籍歧视”更是又一次被放大。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
显然,北京市严控“双外生”进京的做法已经涉嫌“违宪”,根据这一条,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双外生”就可以起诉有关部门。
我们知道,就业自由本来是市场的供需关系所致,熟料,有关部门却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予以粗暴干涉“就业自由”。那么,什么人才可以留在北京呢?用官方的话就是“高学历”的,“高科技”的,可以称得上“人才”的“外来人口”,才有可能获得进京指标。
这个指标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指标:死亡指标。有些地方,如果没有完成死亡指标,甚至不惜将活人弄死。这在媒体上也有报道。实际上,此种做法和“严控双外生”的做法一样很官僚主义。在某些官员的思想里,计划经济的干预手段根深蒂固,用计划经济手段来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病”儿,显然是开错了药方。另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89.7%的人不赞同北京市严控“双外生”的做法。
亿万流动中的国人应该深刻体会到了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极大不便。目前,公安部也已经在调研,酝酿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这是好事。而北京市“严控双外生”的做法实际上对“户籍歧视”人为放大,是“地域歧视”。
其实,一直以来,作为首都的北京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外主义”、“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等政策。这恰恰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作祟。比如: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曾提出“外来人口准入制度”,说什么只要素质高的、学历高的等等人才进京,还有人直言不讳地提出“学历准入制度”等。我不敢想象:如果北京市没有农民工,仅凭张惟英等政协委员的力量,北京的高楼大厦能如雨后春笋吗?
另据华夏时报报道:北京市民建议控制流动人口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这是北京市发改委在征询市民意见时获得的讯息,近万条意见中有11条类似意见。如果把这一极少数人的意见刻意放大,并形成施政措施,那将是很悲哀的壮举。何况,“高学历”就一定“高素质”吗?日前,中科院某博士因为学术抄袭被举报,学位已经被取消。该博士素质高吗?再说了,北京市民就一定“高素质”吗?上数三辈,有几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前些日子,北京市要求市内不允许养大型犬,这是好事,值得提倡,但严控“双外生”的做法不但涉嫌“违宪”,而且对于“就业自由”是一种破坏,对于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双外生”是一种歧视。大型狗不能进京了,“双外生”也要“严控”了,“原则上不审批”了,是不是需要立一个标牌,上面写着:“双外生”与狗不得进京。只有这样,更能表明某些官员的执政理念呢?
文未校对,见错必改
鸿水专访:痛斥那些无耻、无知的小人!
河北青年报:鸿水专栏·鸿言无忌,每周六见报,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