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魔比斯环》哪配叫国产电影

(2006-08-07 15:36:16)
分类: 影评:影视鸿论


                
                                     文/鸿水

     本来没打算去电影院观看《魔比斯环》,对这种标榜大制作的靠玩弄技术唬人的动画电影我向来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有编辑约稿,我不得不为这部电影做出票房贡献。影院的环境无比舒服,上座率还说得过去,毕竟号称1.3亿投资。可看完整部电影,我并没有太多兴奋。影院里的观众和我一样,一个个像犯了错误接受批判的孩子,沉默得让人窒息。直到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才感觉到:原来呼吸自由空气是多么让人神清气爽。

     这就是《魔比斯环》带给我的视听享受吗?原本不是,但事实确是。

     有句广告词叫:真的很德国。如果套用在《魔比斯环》身上,我只能说:真的很外国。这就是《魔比斯环》宣传的一个卖点,所谓集合了8国高技术型人才联袂打造。既然该电影由中国全资掌控,为什么,一部国产电影从头到尾都看不见中国元素的影子呢?

     首先是片名,认识汉字的人都能看出来《魔比斯环》和中文姓名的不同。再说故事,一个很西方的冒险故事,当然,离不开魔幻。人物,纯粹的西方人士。技术,更不用说了。

     这好比,一个中国人花钱请一群外国人用外国的材料、技术组装了一台昂贵电脑,拿回中国后,中国人贴上一个中国标签,然后,曰:国产。如果用另外一个词汇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出身,那就叫:贴牌。

     我们都知道,外国的一些著名品牌在中国贴牌生产,人家图的是中国的低廉劳动力和原材料,人家懂得降低成本搞“贴牌”。可是,中国的电影人搞“贴牌”买的是高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如此这般搞电影,不知道是电影人在狐假虎威、糊弄自己,还是糊弄消费者,抑或纯粹为个人敛财?

     由此不难想象,在西方的高科技技术型电影的发展趋向饱和以后,怎么利用外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西方电影人士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而亚洲电影市场,特别是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他们的一个重要选择。而中国电影人企图让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的野心,恰恰让西方电影人的“魔爪”得以施展。

     就像我们上个世纪60年代向前苏联引进技术大搞生产力一样,等人家一不高兴撤走技术,中国人还不一样勒紧裤腰带搞全民自救?《魔比斯环》的技术购买和“贴牌”生产和前者没有本质区别。最终的结果,后者必将重蹈前者覆辙。

     中国人做好人好事似乎已经成了习惯,花中国的钱,为外国的GDP做出了贡献。

     究竟该警惕、防范于未然,还是继续自娱自乐,中国电影人自己定夺。

     听说,《魔比斯环》首周全国票房仅有10万元。对于这样花钱砸水花的所谓“国产电影”,就应该有这样的下场。毕竟,观众是睿智的。



 

精彩导读:独家爆料,一手消息;娱乐万象,鸿水评说——透过娱乐现象说本质。

1、酷评好男儿7强,才艺差得让男人汗颜    2、国内选秀节目泛滥成灾,模仿超女算个球?3、“全世界最伤心的人”网络暴热带给华语乐坛的警示  4、独家:吴建飞要出单曲,操刀人杨川平被爆最爱是三陪  5、黄圣依PK周星驰:谁破坏了游戏规则  6、男色向鼎马天宇都应该被扔进垃圾桶      7、郭德纲砸“纲”,怎能舍弃那白花花的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