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市场几乎一致认定美联储要消减QE,但舆论最终还是没有能够绑架伯南克。因为QE是全球泡沫与经济滞胀的重要支撑,时下美国经济复苏减缓,要进一步争取时间转嫁危机,此举也算得上是一个符合逻辑的伯南克式的选择,不属因噎废食。此举的推出使市场认为流动性仍可维持充裕,所以美元指数遭到打压,黄金和大宗商品收获上涨。但此上涨只是昙花一现,稍后,圣路易斯央行主席布拉德的一番表态使市场停止了骚动,全球主要市场黄金白银、有色金属、原油、农产品等都应声回落。这使得陷入困境的空头们长舒了一口气。
这口气舒的不无道理。
因为QE的退出宏观上利空大多数商品,这是肯定的。布拉德认为十月份QE将可能开始退出,所以看空气氛占上风当属正常反应。事实上,QE作为金融危机后推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削减肯定是它的最终归宿,市场揣摩的只是时间节点。退出的时间也是不能拖太久的,因为美国玩这种游戏成本巨大。这次推迟的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美联储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其实,伯南克不久前也说过,只有经济持续复苏,才有可能提高削减QE的力度。从近月美国就业和通胀的数字来看,伯南克并没有玩文字游戏。
QE一旦削减,从中长期来看,对大宗商品总体上是利空的,这是因为QE削减会使美元指数上涨,同时还会使实物消费数据下降。其实即使QE继续维持不缩减到年底,也只是延缓了大宗商品下跌的时间而已,国际大宗商品总体方向还是以弱势下行为主。
国内大宗商品也应该是以下行为主,但这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基本面决定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居民储蓄率较高,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商品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国内市场的基本面中,以农产品为例,高企的库存才是一个强大的制约因素,而随着今年国际国内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以上分析似乎表明,无论QE退出的时间表如何,它都是必然和很快发生的,而且极有可以发生在年内,所以大宗商品在这个意义上是承压的,是有下行要求的。
虽然如此,大宗商品、期货、外汇黄金的投资者,切不可抱有死空头的思维。
原因很简单,因为首先,大宗商品走势很大程度上是投机驱动而不是仅由供需关系驱动,没有什么能比价格趋势的大幅波动更能吸引投机者,所以投机资本往往会用非常手段在波动中获益。再之,美联储在QE缩减的规模和时间点上并没有明确说法,这使得大宗商品的多头尚有反扑的机会。另外,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虽会受美联储政策影响,但中国国内政策的微妙变化对其影响力更大。中国稳增长措施的力度越来越强,对其短期的预期才是更直接的影响价格的因素。更何况,新兴市场体国家中,中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外汇管制较严而外汇储备较多,所以QE冲击中国内地的实际力度并没有想像中的大,可能还不及它对交易心理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目前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许多因素是相互矛盾和纠缠不清的。好在市场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是在矛盾和纠结中前行的。大宗商品投资者不要在QE、库存、产量等宏观利空因素下抱有死空头心态,才是本文的初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