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2010年7月28日,就是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我特意看了《唐山大地震》。

那场大地震已经渐行渐远,唐山也早已在蓝光里涅磐,但在这部影片中,情与恨,生与死,泪与痛,又被重新拉回视野。一位母亲守着心灵的废墟过了32年,心中的“余震”无法平复。所以,这个片的英文名字就是after
shock,是余震的意思,这也是原著的名字。
34年前的那个夜晚本来是该属于宁静的,但死光闪过,天崩地裂,李元妮的一对龙凤胎姐弟被石板两头压住了,这位母亲在“只能保一个”的残忍抉择下,舍弃女儿救了儿子。谁知道女儿方登命大,居然活了下来。就这样,骨肉分离。方登的恨,母亲的悔,32年的时间。冯导把全剧最大的催泪弹放在了母女相见时,这可能是今年度影视作品中最大的哭点。
“废墟之下,时光之上,亲情没有末日。”冯导的老婆徐帆扮演母亲,把这个角色要从30岁演到60岁,可圈可点。上阵夫妻兵啊。
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指出了《大地震》穿帮之处,例如时间错乱等,我认真看看了,的确属实。
另外我也发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
地震中,弟弟方达失去了一只胳膊,长大后他去杭州打工。此时的姐姐方登也是在杭州读书,她的养父陈道明去看女儿,刚好坐上了弟弟方达蹬的三轮车,从火车站去之江。对此,有杭州网友说:“火车站到之江的距离那么远,蹬三轮车去可能吗?
其实这个毛病只是个现象,仔细想一下,冯导冒着被指极其不合理而安排了这场巧合戏,虽苦心可鉴,但戏中两人既没有现场相认,也没有埋下伏笔供以后引爆什么冲突,要这场孤戏何用?
好了就写这些吧,想流泪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