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抛售中资银行股:资本的难言之隐

(2009-01-18 10:03:46)
标签:

海量一博

证券

财经

中资银行

中国h股

旅游

分类: 海量财经

抛售中资银行股:资本的难言之隐

    虽然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事发香港,但却引起了A股市场空前的关注,国内媒体安慰投资者说,那是因为外资银行“后院起火”,与中国的银行业的基本面无关。

    的确,美国银行的老板们从一年一度“假期季节”的传统沉醉中回到办公室后,就不得不面对缺钱问题了:资产状况的恶化亟需对流动性加以补充,并购富国银行等更是需要真金白银,应对这样大的缺口,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变买家产了。于是,美国银行选择了抛售中国建行H股,不但能够套现,还可以粉饰一下资产负债表。

    美国银行7日在香港股市对建行H股大幅减持,转让了56亿股,当时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而此前,2008年的最后一天,瑞士银行将其所持的中国银行34亿股H股全部抛售,市盈率也只有6倍左右,而这天正是解禁首日,瑞银真是迫不及待,与其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极不相符。这两笔交易都是以大幅折让的价格减持,一度引发了市场对中资银行前景的担忧,再加上李嘉诚基金等同时对其它几家银行股的抛售,中资银行H股应声大幅下挫,其冲击波也造成了A股市场金融股向下调整。

  自2005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共向国内中资银行注资250多亿美元,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的银行业,此举不但有助于官僚化的中资银行真正的市场化,也促成了这些银行到海外上市。

此波大手笔减持的直接原因当然是外资银行自身的局促,但这原因远远不是全部。首先,虽然各自的官方说法都是战略合作非常成功且值得长期维持,建行在过去三年里也确实变得更专业更精细了,但调查显示,双方合作的信心正在减弱,外资机构也对难以真正影响中资银行业务和不能控股中资银行耿耿于怀;再之,预期与现实有太大的反差,相互之间都有失望的感觉,中方常常不满于外资顾问对解决本地问题的束手无策,外资顾问则是不理解中方人员的官僚本性;还有,国内的研究报告表明,外资行对中国宏观经济包括整个银行业的看法也比国内机构的看法悲观的多,这也是促使他们下决心抛售的一个动因。

但这个市场行为并不代表他们对中资银行完全看淡。和许多外资商业银行不同,中资银行较少涉足次贷等相关资产,所以整体资产质量尚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有着较强的弹性。事实上,直到5年前,外资都还普遍认为中资银行理论上已是资不抵债,但在政府改革体制和清理不良资产后,国外战略投资者终于认识到了中资银行的价值。所以,在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们以后的兴趣还会加大,也许,以后他们会发现中资银行股被卖在了底部,这个从接盘的踊跃程度应该可以看出端倪。总之,外资银行不会放弃与中国本土银行共赢的良机,更不会放弃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只但可能会调整介入方式,例如会更专注于在中国发展其自身业务等。

    A股投资者之所以关注这个事件不但是因为两市的联动性,更是因为这类解禁股的套现问题和A股的大小非问题颇多类似。香港市场连接发生的部分抛售或者全额清空解禁股,不能不让A股投资者产生无限的联想,他们更相信大小非减持的威力是巨大的,虽然A股大小非持有者对变现的渴望没有外资银行那么大,但也足以警示投资者不可因为日前太保等面对解禁压力不跌反涨而低估大小非的威力。

其它的持股者还有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亚洲开发银行、高盛、美国运通,汇丰银行等,他们中不但高盛上月对工行已有逆市增持,汇丰银行也表示无意减持交通银行。所以,以后如此大的集中减持可能性不大,况且中资银行业相对于西方银行业来说,其盈利能力仍相对较强,外资没有必要大量出逃。虽然市场预计在其它外资行的股份解禁后,像瑞银美银一样的减持还会出现,但投资者不必太过恐慌,应该以平常心理解资本的意志。毕竟一个共识是,目前中资银行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它们完全有能力应对时下的状况,所以没有理由因此看淡中国的银行业,更何况,中国的银行业要自身强大,和外资银行的合作也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