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南门是新华门,名为正门,实乃象征,因为领导人基本上不从这个门出入。
新华门以前叫宝月楼,是乾隆皇帝为讨得香妃的欢心而建。当年袁世凯上台时,更名为新华门。想像力丰富的老袁甚至还要在新华门左侧修建一个厕所,聚收秽气,解决自己长治久安的问题。城头上变换过不少大王旗,有袁世凯黎元洪曹锟张作霖们的,也有八国联军统帅部的。北伐后,这里曾经有过平民化的时光:辟为公园任人游览。
常常路过新华门,但没有进去过,原因嘛,您又不是不知道:非不为,实不能也,一墙之隔,俨然两个世界。
没想到,今晚竟与新华门如此接近,这是天公的意思。八点许,一场大雨突如其来的时候,俺正走过这座恢弘的门楼。
雨点有袁大头那么大,密而急。和俺一起正好路过的大概有二三十人,没有伞的可能有十来个,俺也有幸忝列其中。事后感慨,这地方居然是中国最不方便躲雨的地方之一:街边无建筑,只有那庄重威严的高大红墙;树也不大,俺和几个无伞者躲在下边,一会儿便告淋回原形。有什么办法呢,因为不管有多敢想,你也不会想象到去那座铭刻着“为人民服务”的门楼下躲雨吧。同时不敢想的,大概还有在同一棵树下的落汤鸡们。
不知是不是有意的,大雨中有两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靠近了警戒线,立即被拦下,是两个穿雨衣的便衣人员拦的。手势不失礼貌,但异常坚决,门口的武警也立即警惕起来。
想必落汤鸡们一定认为,便衣人员做的对,正常天气这么做就更对了。是的,没什么问题。
雨停了,俺的思绪却活跃起来了:如果门卫的上司(们)能够法外开恩,允许大雨中的老太太们甚至落汤鸡们进入门楼下躲一下雨,这个场景应该被视为有失体统,还是温馨合谐呢?要不,在门口设个有遮掩的地方或者临时借出几把伞是不是也很亲民?
可能意识到这是非分之想吧,俺只是这么想了不到一分钟,然后又该想嘛想嘛去了。
马路边,触目之处还在招展着过气了的酒幌一般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