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县打造水磨河生态景观走廊 重现清末母亲河水磨画卷
(2013-09-25 16:17:54)新疆城镇规划网29日讯(记者何方洪)水磨河是奇台的母亲河,更是古城文脉精神、奇台空间格局的根基。水磨河贯穿县城部分全长7.1公里,周边居住着汉、维、回、哈、塔塔尔等11个世居民族,有2400余户7000多人口,奇台人民世代依托水磨河繁衍生息。但随着水磨河周边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上游截流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环境气候的影响,导致如今的水磨河河水断流、清泉干涸,垃圾遍地。河道内居民私自搭建的大量抗震能力较差的房屋阻碍了水磨河汛期泄洪,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河岸棚户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已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广大居民和人大代表多次提议对水磨河进行改造。
为了顺应民意,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以“防洪、防震、防灾”为治理重点,按照“保民生、改住房、搞绿化、促就业、还公益”的总基调,启动以“建设美好家园,保护母亲河行动”为主题的水磨河河道综合治理和棚户区征收安置工程,再现昔日水磨河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秀美容颜,彻底改变水磨河区域房屋矮、破、旧和河道脏、乱、差的现象,真正让广大居民生活在居住整洁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生态健康宜居的环境中,让全体居民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保护母亲河,打造水磨河景观带当以规划先行。水磨河是古城奇台的母亲河,也是古城奇台的一道靓丽风景,城市沿河而建,也让奇台水磨河比别处多一些历史感,多一些文化底蕴。水磨河是奇台城市发展,构成生态田园城市自然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奇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我县城市发展向东将以优化为主,通过打造水磨河景观带将水磨河沿岸建设成为奇台城市的形象窗口,集生态、观光、娱乐和生活休闲于一体,成为带动奇台城市第三产业升级发展的增长极之一,提升奇台作为自治区十八个绿洲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近年来奇台县经济蓬勃发展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对水磨河的综合治理,将极大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水磨河两岸的土地价值,从而可得到可观的土地极差收益。政府通过对土地费用的收取,以对水磨河改造的投入,可以获得主要的水磨河改造资金。规划沿滨河地段布置特色商业设施,其收入可满足水磨河运营管理的需要,水磨河两岸开发对集聚人气和商气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沿河两岸有望成为集旅游、居住、商贸、休闲为一体的黄金宝地,成为经济强县的标志性地带;水磨河开发必将直接带动沿河地带投资环境的改善,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通过对水磨河治理,将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线的组织,拓展城市旅游休闲空间。水磨河的环境治理使水磨河两岸的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的水磨河将成为城市的一条生态轴,创造宜人的滨河环境,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发展思路以及规划目标,充分合理利用水磨河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品位和档次,进一步凸现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景观质量,努力打造“母亲河生态景观走廊”,由县规划局组织,委托新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奇台县水磨河绿地景观治理规划设计》。
目前水磨河城区段两岸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出炉,规划景观带从昌吉东路大桥上游500米至北外环往北200米,全长7.1公里,河道宽度20m,建设总面积167.76公顷。由于水磨河项目区面积大,且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在建设中进行分期建设实施,共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昌吉东路大桥上游500米至东关街长1.8公里、面积38.9公顷,本段拆迁量较少,易于打造;二期东关街-老油库桥,74.61公顷(河道建设面积11.85公顷,绿化种植面积43.93公顷,道路场地及建筑小品面积18.83公顷),本段为重点建设地段,距离城区中心较近,具有足够的人气,且经济开发价值很大,以环境美化促进土地升值,再推进北侧的改造;三期老油库桥—北外环路,面积54.25公顷,本段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依托一期,与之相呼应。按照规划,水磨河城区段两岸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绿色长廊。
水磨河城区段两岸景观带的建设和整治将于今年秋季全面启动,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成型,为我县撤县设市、申报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园林城市、自治区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增添砝码。另外,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会让奇台城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让城市宜居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