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演讲鲁迅与魏晋

标签:
杂谈 |
以下是骆玉明老师二零零六年的一次演讲中的语录。全文在网上也容易搜索到。我本意在各条下加注
--不是考证的注释,而是我的学习体会和感言。但发现
---且学一下著骆老师的风趣罢----有喧宾夺主之嫌,便暂且放弃了。
- 大家知道当时有一个刊物叫《学衡》,《学衡》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就是这几年吹捧得很厉害的吴宓先生。我看吴宓先生 的东西我感觉吴宓先生的长处是很爱护女学生,其他的长处我不是很明白。我觉得一个老师,爱护学生总是好的,如果不是爱护全体学生而只是爱护一部分学生,那 么他的一部分是好的。我说这话的态度也只能从情绪上说,我的指向不是对吴宓先生的全面评价,而是对现在吹捧的这些人的不满吧。
- 关于鲁迅跟人吵架的事情我都特别感兴趣,所以研究过一阵。
- 如果说汉唐的东西在鲁迅的心目当中有一种遥想的依恋,一种梦思的情绪的话,那么在他的性格可能和魏晋的东西更接近一些。
- 周家兄弟俩——我们知道周家兄弟俩是了不起的事,周家本来共有四兄弟,老四是早死的,老三呢,官做得最大,但是最笨,就是我们周建人副委员长,这个老大和老二呢,实在是一对天才。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
- 鲁迅是喜欢华丽的,大家能感觉到吗?鲁迅是非常华丽的。鲁迅的语言也非常华丽,只不过他的那种华丽不是我们的那种 华丽,那种红啊绿啊,那种形容词很多的那种华丽,而是用那种语言的激情和力量,很强大。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很愿意想象鲁迅写出来的《杨贵妃》是什么样的,因 为杨贵妃是一个很华丽的故事。
- 我有时候说很简单的话,你看一个国家的文化状况究竟如何,最直接,最简单的就是看艺术。如果这个时代没有艺术,那 么你就知道目前这个民族是没有生气的。你现在看中国,房子造得很多,是吧?汽车造得很多,高架路造得很多,但是没有艺术。确实是没有艺术。法国人在上海设 计了个大剧院,在北京又设计了一个大剧院。那是法国人设计的。将来呢?他们会请法国人来演出,或者请美国人来演出。没有什么剧团值得在那么大的剧院里演 出。没有。那宋祖英同志歌虽然唱得很好,我想大概没有必要到那么大的剧院去唱那些歌。这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代。
- 我们如果再看鲁迅的话,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不仅是一个思想家,鲁迅是一个诗人,是一个艺术家,鲁迅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气味和艺术爱好。嗯,当然长得太矮了一点。
- 《世说新语》里面说嵇康的风度,“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就像松树里面穿过的风一样——这都是诗的语言,不是化学或者物理学的语言——说像松林里面吹过的风一样,慢慢地向天空飘过去。 (这一条我实在忍不住要注一下。当然你若能注意到我的博名,就不必多言了。我的门外确实是有松有风的,但如无此名士境界,则徒为实景而已。高而徐引,吾所深望于己者也!)
- 人生下来都是有希望的,长大了都没有希望。每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我们给他起名字。我们给他一个愿望,而这个愿望就慢慢慢慢地枯萎,这个生命就慢慢枯萎掉。这个生命最后是变成一个琐碎的、无聊的、卑屈的这样的一个东西。这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对人的生存困境的一种敏感。
- 生命几乎是无事的,几乎是没有事情的,但是几乎是无事的生命它有最大的悲哀。生命不是在生长,不是一天比一天生长得好,生命是一天比一天萎缩下去。这种东西,都是这个鲁迅的小说里面或者说鲁迅的文学作品里面非常强烈的东西,就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敏感性。
- 如果你是从农村来的,如果你受过很多 苦,我告诉你,一个男人在世界上受苦不算什么事情。因为我们受苦,所以我们有力量。我从来都是对农村的学生这样说。我也从小就很穷,什么事都经历过,我从 来不在乎,吃过的那些苦,从来不在乎。有一点就是,等你娶了老婆,不要让你的老婆受苦。 (只再注一条:据说,台下女生闻此言,无不合掌大笑,愈为骆老风度、雅量所倾倒。)
- 阮籍的诗歌接触了中国诗歌原来没有的东西。就是说,生命所面对的困境和自由的这种不可能性,乃至于一种无聊。无聊,孤单和无聊。
- 阮 籍的诗有时候是非常阴暗的。我偶然地曾经发现过一次,他的一首诗,用白话翻译过来,他跟叔本华的一段话几乎就不用改动几个字,就是那么一段话。就是说生命 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叔本华的原文就是说,生命就是一个在礁石丛生的大海上航行的一片孤舟,你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礁石,那么最后指向 的就是死亡。
- 我读一段《坟》的题记:
“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至于不远的踏成平地,那是不想管,也无从管了。”
他对自己的文章的收集起来,他的感受就是,虽然是些糟粕,但我也做一个坟把他埋起来,我做一个坟把他埋起来,这是我心里的纪念。将来这个坟总要被人踏平,那是没有办法的,但是眼前我先给自己做一个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