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坐啸虎生风”是指曹操、刘琨吗?
(2009-05-01 23:21:01)
标签:
杂谈 |
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唯陈沆诗比兴笺以为:刘桢浅狭阒寥之作,未能以敌三曹,惟越石气盖一世,始足与曹公苍茫相敌云云。认为“曹、刘”当指曹操、刘琨。曹刘真的是指曹操、刘琨吗?
备注:
曹刘异代,并号知音,一语,不足为证。我之前过于爱奇,未尝细读昭明此文。原文乃:相如奏赋,孔璋呈檄;曹刘异代,并号知音。故此文中曹刘指刘彻、曹操。因相如曾献赋武帝,陈琳曾讨檄曹操也。举此为证,徒贻笑大方尔。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翁方纲《石洲诗话》:论诗从建安才子说起,此真诗中疏凿手矣。李太白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韩文公亦云:“建安能者七。”此于曹、刘后特举一刘越石,亦诗家一大关捩。
宗廷甫《古今论诗绝句》:越石苍浑与先生合,且北人,故欲跻之建安之列。曹刘谓子建、公干。建安七子中最标著者。
绍虞按:此则元好问疏凿标准也。元氏论诗重内容而不重形式,重自然而不重刻琢,故所谓“泾渭各分明”者,即推尊建安而卑视齐梁,近于苏轼而远于黄庭坚,瓣 香唐贤而微贬宋人而已。元氏《自题中州集后》五首之一云:“邺下曹刘气儘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若从华实论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正与“曹刘坐啸”、“邺
下风流”二诗同一意旨。后人讥其有南北之见,未为确论也。
又云:诗中曹刘并举,盖本钟嵘《诗品序》“曹刘殆文章之圣”,及杜甫寄高适诗“方驾曹刘不啻过”之语,其义原指曹植、刘桢,故《沧浪诗话》之论“曹刘体” 云:“子建、公干也。”《诗品》论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论刘桢诗则谓“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此
后元稹之论杜诗亦有“气夺曹刘”之语,正同“坐啸虎生风”之意。陈沆《诗比兴笺》之论此诗,谓“刘桢浅狭阒寥之作,未能以敌三曹,惟越石气盖一世,始足与 曹公苍茫相敌。”此则以诗有“横槊”一语,遂以“曹”指三曹,且以曹操当之,未免误解。“横槊”一语,殆以刘琨以诗人而为统帅,故借用此典。元稹《唐工部 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云:“建安之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可知横槊一语,曹植亦可当之。自苏轼《赤壁赋》用此事,后人遂以专属曹操,
误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刘桢诗序》谓“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何得遽以“浅狭阒寥”小之。观元氏“邺下曹刘气儘豪”之句,固知其不卑视刘桢也。
如无新材料出现,郭先生所论可称定论了。
又:持曹操论者,不过是纠缠于“横槊"二字,其实”横槊”之用,绝非曹操专利,而往往成为“军中赋诗”之代言。黄庭坚《戏答仇梦得承制二首》云:“横槊不 为万骑先,传杯把笔过年年。”陆游《岁暮感怀》:“少日覆毡曾草檄,即今横槊尚能诗”,《夜读岑嘉州诗集》:“汉嘉山水邦,岑公昔所寓。公诗信豪伟,笔力 追李杜。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至今蠹简传,多昔横槊赋。”秦观《玉烛新
》:“早闻横槊燕然,画图里,争传麒麟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