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仁恺与李敖

(2005-12-05 22:08:14)
分类: 大人在说话


杨仁恺与李敖

 

 

 

杨仁恺与李敖

 

20021月中旬对于台湾书画界来说是一个不不凡的日子,我国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首次赴台访问,文学奇才李敖先生早就在他的节目中告诉大家:“真正的鉴赏家来了!明天我要去听他的课!”。众多名家不光盼望着杨老刚刚出版的新书《中国书画鉴定学稿》(繁体字版),还期盼着能从看尽千古字画的杨老的言谈中获得书画鉴赏领域的启蒙。

               

杨老授课   席间专家用心倾听

 

一月十七号、十八号,何创时书艺馆,台湾书画界知名人士傅申、徐小虎、朱惠良以及众多书画爱好者聚集一堂,一如江湖相会,高手谈笑用兵。望着满座喜爱艺术收藏的知音,已经87岁的杨仁恺老先生侃侃而谈,杨老说:“鉴定学本身是为了服务。中国历代以来,美术、书法作品非常多,要对中国美术史有所研究,必须先解决作品的真伪问题才能在真的基础上发展研究”。对于钟情于书画收藏的藏家,杨老建议说:“首先是求真。辨真伪,必须多认识真的,要不然的话,真假不分就象建筑没有基础……鉴赏程度的培养,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看东西,多用心,多对比,才会看得好一些。收藏家收东西本身要有素养,参考前人的看法,作为依据。对一个收藏类别来说,开始不认识,多看几次,多交些师友,多讨论些相关问题,自然就会有心得,要努力去认识一项新的收藏,需要这些过程。中国绘画史就象做科学研究一样,对每件东西判别都有一定的标准,有的收藏家收美的东西,但是真的不一定美,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这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它,真伪和美的涵义要分开来看。”

杨仁恺在文史、美术界早已声名远播,许多人都牢牢把握聆听杨老鉴定学问的好时机,而杨老看着爆满的听者,更是情绪饱满,坦率地说等着大家发问,问者神情专著,答者极其认真谦和。对于书画的热爱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对于还处于“交学费”阶段的收藏入门者来说,书画鉴定似乎依旧庭院深深,找不出个脉象。杨老爽快地答应大家亲自鉴定一番。在众人的围观下,五幅字画一一展开包括清代黄鼎、袁江,以及明代徐渭等名家的山水、花卉、侍女等题材的古画,“这幅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这幅是摹本”,“这是民间画师的作品,与原件差太远了”,“这幅原件在北京中国博物馆”。五幅书画成了最佳的活教材。看似一眼定江山,而其实这正是经过长期积累的结果。八年纵览六万件各家书画,这份好眼力自然来之不易。

 

          杨老与李敖   两岸大师相见欢

 

李敖先生是台湾著名学者,杂文家。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早在几年前,李敖先生就与杨老有书信往来,或寄上新作,或探讨问题。而杨老也常常跟周围的人提起李敖称他是了不起的大作家、大学问家。可以说两人神交已久,此次能在台北相见自然是相见恨晚。

124傍晚,由喜爱文物收藏的叶潜昭律师做东,李敖先生作陪,杨老享受了一顿愉悦的晚餐,宾至如归的气氛,洗去了杨老的一路风尘,而李敖与杨老似乎也是老友相逢,全没有初见的陌生与拘谨。

                       杨仁恺与李敖

                                                  

                   

席间,杨仁恺频频夸赞李敖的汗牛冲栋、学识广被;李敖也对这位大鉴赏家的谦虚与亲和敬佩不已。两位分别在书画和文学领域各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忘却了相隔的时代,忘了身处何地,在艺术文物的牵系下,于杯觥交错中自然地散发着赤子情怀。杨老的笑谈人生与李敖的隽永幽默如和煦的春风让席间的友朋神清气爽。

李敖称自己很是敬佩杨老鉴定书画真伪的功夫,雅好收藏的李敖拿出了自己的宝贝《伯夷颂》让杨老辨别真伪。《伯夷颂》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将之书为墨迹。李敖请教杨老为何文章中出现的两个“殷商”的殷字都缺了一笔呢?杨老提醒说有没有可能是避讳的原因呢。经杨老的这番提醒,李敖查阅宋史发现,宋太祖赵匡殷的父亲是弘殷,原来这的确是行文的避讳。李敖杨老真是高明,评断古人文物墨宝的真伪从避讳着手。李敖给杨老写信说:

仁恺先生前辈:

泛海之会,快慰平生,两日内连续受教,感佩莫名。今早亲睹先生鉴定范文正书《伯夷颂》,先生心细如丝,查出颂中‘当殷之亡’及‘殷既减矣’二句中‘殷’字皆有缺笔,当是避讳。

……  ……

范文正死后九百五十年,他的手迹得先生一言以显其真,绝无可疑,今古佳话,士林同钦,可谓先生贺。特写此信驰报,并请

 午安

 

                                    李敖

                              00二年一月廿日午

                                 在中国台湾            

  

杨仁恺先生回到沈阳后,仍是公务繁忙,在去北京开会前,还让人给李敖发去传真请他寄来范仲淹《伯夷颂》的原件全幅照片。现年87岁的杨仁恺先生从是国内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家,他从37岁奉命在长春整理溥仪带出宫的字画文物到68岁出任国务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看尽千古字画珍品,默默地为国家守护着、寻找着一件一件罕见的国宝。李敖先生在台湾媒体上称,他要把《伯夷颂》捐给大陆,也许是辽宁省博物馆,也许是故宫,让古物重回祖国。如果这件沉寂多时的墨宝能够回到辽宁的话,那该是多大的幸运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