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了
(2025-09-24 04:19:32)
《中国》月刊(1985.6~1986.11),勇战8个月,办了18期走了!这是一桩震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界的公案,与丁玲休戚相关。
《中国》的命运,丁玲与其师道通切,她的去世与它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办刊许可、刊号,还是办刊经费,都是丁玲以她的影响力获得的。
丁玲创办《中国》,得益非凡。丁玲不仅找了中宣部贺敬之、张光年等,还直接找到总书记胡耀邦,以她的资历和名望,均得到了支持。
丁玲被《中国》累死了,她没有想到,晚年一本文学刊物有这么多的麻烦和困难。丁玲耄耋之年,心力交瘁。其实,丁玲对《中国》的命运早有预料。她对牛汉说,尽管自己与上下关系密切,她不在了,《中国》要被停刊。
不可否认,丁玲的理想追求,在《中国》慢慢地部分地实现了。她对《中国》处境有清醒认识,因为那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使丁玲也使《中国》举步维艰。
值得纪念的是,《中国》创刊号是十六大开本,气势磅礴,而终刊号则是十六小开本,在创刊号面前显得有点局促和小气。
当年,《中国》副主编牛汉与刊主丁玲,密切沟通,相互支持。该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涵艺术欣赏和审美趣味。
牛汉在接受访谈时说:“我们问心无愧,为中国文学事业付出的,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其实,《中国》服务的是中国真正的作家和读者群,它不做政治的“工具”和“传声筒”,而是极力彰显时代民主、自由的精神。
《中国》走了,它走得远近分明,令人感慨+催人奋进!(文/毛生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