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眠学”
(2025-09-11 03:44:00)
《失眠谣》
(文/毛生海)//
诱因难以缓解,失眠变本加厉/
急+慢性失眠,不知不觉蔓延//
步步退守掌控,确定病因交织/
认知多维干预,药物调整和解///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他们身份各异,却共同面临夜复一夜地睡不着、睡不好的困境,并在每一个黑暗时分,对“失眠”二字近乎恐慌。下面,从三方面予以简述。
一、被偷走的睡眠:从疲劳乏力到认知、情绪的改变
对生活的剥夺感,是失眠者的共同体验。失眠,正一寸一寸地偷走凡人明亮的人生。南方医科大学睡眠中心主任张斌指出,晚上没有睡好,白天得想办法休息一下,生活的重心只剩下“如何睡着”。
二、难定下的病因:从生理心理行为到多种因素交织
从生理层面看,睡眠作为一种“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衰退。但这仅是降低了睡眠系统容错率,真正触发失眠的往往是心理压力与情绪困境。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认同感、日常节奏和体力消耗方式突变,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无意义感。
三、多维度的干预:从药物调整到行为、认知的重建
药物治疗,是当今临床上快速缓解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已经历三代发展,最新一代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最终目标并非追求永不失眠,而是帮助患者回归自然的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