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一生的心血
(2024-11-24 04:45:48)
【按】2001.2.4唐浩明出版長篇历史小说《张之洞》,分上、中、下三卷。近日,我(毛生海)再次通覽,摘录下卷末文《张之洞一生的心血》。
晚清时期,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和张之洞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同朝为官,互相学习和钦佩。张之洞比曾、左、李要晚一輩,曾、李的鼎盛时期,张还在上升期。其中,张之洞与李鸿章是亲戚,张李二人总体屬于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
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对日用兵,不惜一战;李鸿章则主张和平解决。李鸿章对张之洞的奏折批评说:“张之洞为官数十年,尤不免书生之见。”张之洞则反讥道:“李鸿章议和多次,公然以前輩自居。”在晚清官场讲究门生故旧、同乡同年等抱团取暖、拉帮结党的氛圍中,张李亦屬异类。
名臣张之洞把自己身上浩然之气带到南国来,可见京师清流之风未絶!张之洞为网罗人才尽心尽力,他网罗到朱一新这样的人才-高兴了好几天,惟有幽洞流泉知己音。
张之洞的高参桑治平告诫:“千秋功罪,自有后人定论。办洋务,这件亊总是做得对的。风气一开,不怕没有后繼人。眼下,虽然收效不大-今后总可见实效的。洋务可强泰西,就一定可强中国!惟有你,这点信心会更加坚定!”
高参的话,张帅听了觉得颇有鼓励,抑郁的心情开朗了许多。张之洞心理,可謂强弱与优劣并存:有时觉得自己受委屈,有时觉得自己有道理,有时觉得自己的人生较幸运。由此,形成张之洞一生的心血。
光绪二十六年,朝廷与美国簽了借款条約。对此,张之洞见而生悲,直言:“不意亡国之音!”他一句话说出口,一股浓血喷出嘴外-蓦地倒下,再也起不来了。“老相国!”官场从上到下,+亲朋好友,纷纷为张之洞深切哀悼!
【附】《张之洞之谣》(文/毛生海)
曾国藩与左中堂,李鸿章与张之洞/
晚清的四大名臣,张之洞后来居上//
甲午战争爆发后,抗日对敌有学问/
张之洞对日奋战,千秋功罪已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