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32年“病人”的医生
(2024-10-07 04:25:17)
2024.9.27健康时报刊登作者吞吞的文章《当了32年“病人”的医生》,摘录如下。
一、培训“裝病”,成为亚洲第一标准化病人
今年,吳建生在华西医院当标准化病人已32年了。1992年3月初,30多岁的吳晚飯后在华西散步-瞥到了公告栏上招募标准化病人的告示。
吳建生对照招募条件,觉得自己符合,就报了名。经过篩选、审查,被录取并分到儿科问诊组-扮演患者。标准化病人教学核心,在于病人、评估者、教师三者间的角色转換。
吳建生作为标准化病人,通过考核上岗了,他参加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批标准化病人。至今,吳医生“裝病”,参与医学生临床问诊技能教学工作。
二、一个病演了30多年
华西医科大学內,三年級临床医学生在春秋两季-参加标准化病人教学实训或考核,从而提前感知到未来面对的真实临床场景。
华医大针对四年級医学生,设计、采用重点问训与查体的疾病案例-来训练与考核他们。第一次面对标准化病人,学生们闹出的笑话五花八门。比如,刚开始用检眼镜检查患者眼睛时,学生摆弄半天难以到位。
吳建生的特殊性,在于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华医大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是个教学、考核案例,有利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考核。
三、招募了数百人,只讲福利待遇就走了一半
标准化病人,是可以被复制的。2006年,吳建生接到华医大与华西医院的任务-前往哈尔滨医科大附院,协助培训一批60多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这是国內首次请标准化病人工作者来培训新的标准化病人。
目前,全国笵圍內-所謂“标准化病人”,还缺口三五万人。吳建生退休后-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师,全身心投入到标准化病人教学工作中,培训合格率高达94.3%。
中国标准化病人专家委員会,聘吳建生为标准化病人专家委員会委員。吳老认为,人是感情高級动物,能够通过表情、眼神、声音等一切手段,传递人类的复杂感情。
前一篇:苏藏藍盾与鎮江答卷新聞两则
后一篇:月球样品与慈善无疆新聞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