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彈一星”元勋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先鋒
(2024-08-02 04:33:16)
王希季,白族人,出生于昆明,曾就讀于西南联大,留学美国。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103岁了,他自豪地说:“我与中国共产党同岁!”
一、加盟航天一生缘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希季冲破美方的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加盟航天。1960.2.19他主持的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研制的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老港成功发射,成为我国探空火箭的开创者,使我国“两彈一星”迈出关键一步。
1958年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8年11月,37岁的王希季与楊南生的西南联大“兄弟倆”,多年后再相逢,并战斗在同一条战綫上。
二、探空火箭开先河
面对一穷二白和重重困难,錢学森认为,应该先搞小型的探空火箭,以掌握技术、锻炼队伍为主,这也是一项技术和加工均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王希季他们主要负责总体设计和技术抓总,落实了上海地方相关的企业、研究所、高校等,一起参与技术攻关。二三十人日夜连轴转,花了两个多月-才奋战成功。
三、小狗飞天创第一
经过一系列改进,t-7a已经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当年5月28日,毛主席在上海視察了这一火箭,并勉励大家:"要8公里、20公里、200公里的搞上去!"
另外,刘少奇、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李富春等中央高层领导,都来上海看过探空火箭,他们对研制成绩--“小狗飞天”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重大意义的亮点
1970年,我国長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紅一号卫星。王希季深情地说:“探空火箭是我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领域。”
回忆往亊,王希季指出:“中国发展航天技术,是业內一致公认的开拓创新。另外,探空火箭还为航天器的研制做了很多有价值的高空实驗、生物火箭回收实驗,对于我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附】《王希季探空火箭歌》
103岁“老寿星”,王希季前鋒飞探空/
加盟航空的一生缘,飞探空火箭开先河//
升級飞天创第一,“小豹““珊珊”星/
1970东方紅一号,具有意义+重大亮点///
后一篇:紅色导墅与惠龙易通新聞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