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三千年的凝望

(2024-07-01 04:31:52)
2024.6.24鎮江日报刊登-宜侯夨簋与后人为傲新聞两则,摘录如下。
一、宜侯夨簋出土70周年
2024年6月,宜侯夨簋出土70周年了!由于年代久远,“6月间”-成了宜侯夨簋出土的精确时间。簡述如下:
(1)12行共126字的铭文。当年,周康王察看并对宜地占卜,召令迁址宜地。宜侯夨感激周康王的賞赐,进而制作了这件簋的宝地......
(2)宜侯夨簋与吳国关联。1985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发表《宜侯夨簋与吳国》。同时,署名“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古代青銅器》。该文记载:1954年六月间,大港人-农民儿子聂金海,在烟墩山南麓斜坡上翻山芋地垄沟时-无意间在地表下1/3公尺的土里,掘出一只鼎--簋--共12件。
(3)中外人“偶遇”夨簋。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的”西周的封邦建国“单元里,展示的是宜侯夨簋。在此,从来自家乡鎮江人+中外游客,与”国宝“进行一场来自时空与心灵的对
二、让后人足以为傲回味
对于鎮江,宜侯夨簋昭告天下:这里,是吳文化发祥地,是三千多年文化根脉。它锈刻着封建时代最初年轮......有此如山铁证般代言,鎮江、鎮江人何其之幸!
宜侯夨簋,又是一位“沉默是金”期待者,它靜靜守候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当宜侯夨簋新鮮出炉,铭文还带着溫度,对家国后世百代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是它永恒不变的初衷。
【附】《“宜侯夨簋”谣》(文/毛生海)
宜侯夨簋奉“国宝”,出土大港烟墩山/
名文辨识118个字,穿越三千年凝望//
它是发祥吳文化,承载着先人期待/
大港永不变初衷,让后人足以为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