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七大”代表排除万难奔赴延安
(2024-04-27 03:09:39)
1945.4.23~6.11党的“七大”在延安舉行,出席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1944.5.21~1945.4.20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七大”作准备,1945.4.20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驗教训,肯定并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在江苏鎮江句容茅山紀念馆里,珍藏着两张党的“七大”代表证-是国家一級革命文物,它是段焕竞、李珊夫妇拥有的。其中,段是正式代表,李是候补代表。1943年3月中旬,新四軍一师二旅副旅長段焕竞、二旅卫生部教导員李珊带着1岁半的女儿,从江苏东台的大桥鎮启程了。
段焕竞、李珊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在各級各地的协助下,经过了20多道封锁綫,穿越了800多里敌占区,途经10多处革命根据地,行程5000里+历时半年多,才从苏中抗日根据地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党的历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七大”。他们突破重重封锁,历经无数劫难,胜利打紅了一个“小長征”。
从延安归来-到解放前后,段焕竞历任第28、第29軍軍長-1955年成为少将,又先后任江苏省軍区司令員,南京軍区副司令員等職。多年后,段司令在回忆录中-总结党的“七大”对自己的影响,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軍全国的指导地位。他认为,毛泽东思想带給自己的启示是两条:一条是“实亊求是”,另一条是“放手发动群众”。
1998年,段焕竞、李珊夫妇合葬于茅山新四軍紀念馆內,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如今,一丛丛紅艳艳的杜鹃花尽情怒放,簇拥在庄严肃穆的墓碑两侧。
【按】《党的“七大”颂》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神州大地炮火连天,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贏得最后胜利前夜,群山环抱延安城內。党的“七大”代表,渡过長江+跨过黃河,万里山河紅烂漫。东方紅-新一页,大江东去+辟地开天,掀开新的画卷。
=跨过波涛滚滚的黃河,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城。
紅日欲出,光芒四射,气象万千。看战地黃花,色彩斑斓;大江东去,辟地开天。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万里山红烂漫。东方紅,掀开历史一页,展现新的画卷。
前一篇:不亚于八百壮士的奔牛阻击战
后一篇:奔牛,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