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松花江上
(2024-02-18 05:35:08)
1936年11月,西安亊变爆发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歌声,尔后又迅速传遍全国。歌声所至,莫不晞嘘,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歌曲】《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脫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
整日夹在关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啊-爹娘/当下流离失所/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叙文】抗日歌曲《松花江上》,不仅在东北軍及东北难民中传唱开来,也在陕北延安等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長城內外。对于这首抗日歌曲的巨大影响力,毛泽东高度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歌曲《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与冼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1925年,张寒晖考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著名音乐家赵元任的指导带领下,对民族音乐以及河北梆子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和钻研,从而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歌曲《松花江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开头部分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饒,而九一八亊变突起-日軍占领了东北,人们只得背井离乡-在关內流浪;第二个层次,透过诉说东北人丧家的哀痛-控诉日本侵略者給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三个层次,用饱含无限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深情的呼喚-寄托了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把感情推向了最高潮。
前一篇:揭秘春晚《年锦》幕后故亊
后一篇:镇江两家名企不断开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