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为何能成为“钱学森”
(2024-01-07 03:45:24)
【按】2024.1.3光明日报专载《錢学森为何能成为“錢学森”》,摘录如下。
思考如何培养出像錢学森一样的战略科学家,或可以从另一視角回答“錢学森之问”,即錢学森为何能成为“錢学森”?下面,有三个答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生成原点缘自三个方面:一是父母的嘉言懿行。錢学森说:“我是接受了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二是《錢氏家训》的影响。其“国家篇”所言:“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无疑是对錢学森一生的生动写照。三是时代的涤荡洗礼。錢学森从大学选择机械工程专业,到出国学习航空工程,再到学成回国。其精神力量生成-发韧于特定的历史图景,有着历史的必然。
二、现代科学文化。这是錢学森精神生成的直接动因。首先,“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训练使他具备了成長为科学家的基本素养。其次,得益于各位恩师-尤其是导师冯-卡门的启迪和训练。此种训练包括夯实学术基本功+理工结合理念下的创新能力。由此,錢学森成为当时世界空气动力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并于1954年出版《工程控制论》-凸显创新精神。再次,以系统论思想和大科学思维开展科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由此,錢学森成为一名战略科学家。此外,他运用系统论思想从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等一个又一个学术成就,实现了科学家向思想家的跨越。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探析錢学森精神的生成动因,对于从历史性、逻辑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角度,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錢学森精神具有现实启迪。第一,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参悟。錢学森在塑造人格中,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系统辩证等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方法论。第二,应该全面系统理解现代科学文化的精髓。錢学森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正是坚持其精神追求的结果。第三,应该广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有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及人民群众-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科技伦理,确保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背离初衷+不偏离方向,为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提供中国方案。
前一篇:奇美化工的国产光刻胶打响了
后一篇:丹阳市长《政府工作报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