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区域市场化的调查报告
(2024-01-04 03:07:25)
25年前的2000年,镇江市委研究室调研组将《关于镇江区域市场化的调查报告》呈送市委市政府,摘录如下。
一、什么是市场化
所谓市场化,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生活某一方面的发育状态-又是其运作的一种规范,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体来讲,它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1.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普遍性作用3.市场化能有效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4.提高区域市场化程度即提高吸引力凝聚力。
二、镇江的市场化走过的三个阶段
具体来讲,第一阶段(1978.12~1984.10),属于体制外市场化阶段;第二阶段(1984.10~1991.12),属于体制内局部市场化阶段;第三个阶段(1991.12~至今),属于经济市场化由全面向纵深推进阶段。目前,市场程度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低度市场相对发达而高度市场明显滞后2.外企市场主体发育成熟而内企市场主体发育不全3.部门中介组织发展较快而民营中介组织发展缓慢4.个私经济发展迅速而市场准入门槛太高5.市场化持续发展而瞬间扩张能力不足6.市场法治建设步伐加快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大量存在。应该说,我市在市场体系的培育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三、镇江区域市场化的框架
经过五年左右努力至2005年,镇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区域市场化程度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我市正在不遗余力地实施“三大举措”:首先,加快三产发展和结构优化。其次,一二三产业结构实施大调整。第三,招商引资与对内对外开放开发拥有大手笔。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六个加快”:1.加快产业的发展与优化2.加快市场化载体建设3.加快发展市场中介服务4.加快合格市场主体的培育5.加快政府对市场适应程度的提高6.加快市场法规体系的完善和落实。(调研组成员:毛生海、霍爱平、尹卫东、朱凯生)
前一篇:珥渎河从古至今的变迁
后一篇:丘逢甲的爱国诗《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