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缘起
(2023-12-11 04:41:40)
“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缘起,值得回味。下面,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动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中国实际开展了“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实践。延安时期,抗日軍政大学第一期招收学员240人左右,而全校只有3名教员。1938年,抗大副校長罗瑞卿指出:“党的领导亲自授课,教好一批学生。”
1939年5月,毛泽东在紀念抗大三周年时说:“抗大在其逐年的改良进步中间,伴来了若干缺点,它发展了,但困难也来了,主要是经費不足,教员不足,教材不足这几项。”
二、党的早期领导人先走上讲台
建党初期,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人于1925年10月创办最早一批党校之一: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罗亦农任校長,教员基本上都是1924~1925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的中共早期领导人。
1931年,苏区中央局党校成立。1933年3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党校在江西瑞金成立,该校授课的有:毛泽东、张聞天、刘少奇、陈云、成仿吾等。1936年11月,中央党校在瓦窑堡复校。学者艾思奇等任教,毛与周也授课。
三、领导“上讲台”的战略高度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在陕甘宁边区创办了多所不同类型的干部院校。其中,陕北公学一方面经常邀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来做讲座,另一方面请关中分区的专员、县長等来作抗日政权工作报告。
1942.2.20毛泽东給周恩来的电报中,把“领导干部上讲台”提高到战略高度。毛指出:“思想、政治、政策、軍亊、党务五项为政治局业务中心,而以掌握思想为第一项。”这表明,党形成了加强理论武裝的規律性认识。
四、做实际工作的领导人上讲台
1944.5.24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延大的一些课是由边区做实际工作的负责同志来教的,他们是务实的,你们是学习的,双方结合很好。”
1940年10月,中宣部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內党支部教育的指示》中指出:“为了使支部教育进行得好,教育干部具有决定意义。舉办支干训练班时,所在地领导必須担任教员。”从基层抓起,我党勢必主动。
前一篇:歌唱家德德玛“飞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