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四十年里两次答北大同学问
(2023-09-17 03:29:47)
1983.7.9~2023.5.4光明日报两次报道-胡春华答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学问,从六个方面节选如下。
1.问:你才20岁,是个毛小子,你敢担保自己的思考是成熟的,还是一时冲动?
答:我认为,自己的思考是成熟的,不是一时冲动。我是北大1983年毕业生,1982年3月决定不参加研究生考试后-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1982年10月,我向系里提出赴西藏工作的请求,并对自己的客观情况作了分析。
2.问:一个青年人应该具有责任感,一个大学生应该服从国家的需要,你是不是认为去西藏才能体现出来?
答:我认为,国家的需要并不仅仅在边疆-内地也需要人。需要留在内地、留在大城市、留在名牌学府,也同样是国家的需要。服从国家分配-并不一定非得去边疆、去西藏,我请求去西藏-只是自己个人的选择。
3.问:你请求去西藏,似乎是一种个人奋斗,值得嫌疑吗?
答:我认为,人的奋斗是否有价值,前提就是在于其目的是否在为社会服务。我不太注重个体的作用,而是重视集团的价值。因为个体离开了所依赖的社会,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
4.问:倘若专业不对口,把你分去做社会工作怎么办?
答:专业对口不能片面理解,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文科和理科是不大一样的。广义来说,文科人从事社会工作,也算是“对口”的。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说,我则倾向于从事社会工作。
5.问:你是否打算在西藏干一辈子,对于那些要求回内地的人-你怎么看,你最后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
答:在西藏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内地,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西藏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许多困难是内地人无从设想的。一些同志在西藏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应该受到人们尊敬。我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
6.问:你的家庭观怎样,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支持你?
答:关于家庭观、父母与兄弟姐妹的支持,我引用家里人两段话回答。(1)父母给我的信中说:“你去西藏工作的申请,我们知道了。你听党的话,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是好事、光荣的事,我们家里人都支持!”(2)在湖北五峰山县文化馆工作的大哥给我信中说:“我们看了光明日报关于你北大毕业后赴西藏工作的报道,全家都高兴、激动。既然你下了大决心,那就勇往直前吧!”
前一篇:许志民同志二三事
后一篇:新时期医保档案管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