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实”到会议、“落实”到文件的说法
(2023-07-19 05:09:12)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无尽无休开滥会;愿冲锋、愿陷阵,不愿没完没了唱空文。”关于“压实”到会议、“落实”到文件的说法,让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对会风、文风仍存的形式主义痛心疾首。
会议是沟通意见、形成决策的一种方式,文件是下达政令、处理公务的一个手段。但是,开会、发文是方式、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可本末倒置。
不可否认,工作没取得实效,问题没得到解决,开再多的会+发再多的文,都是无功之劳。干部累得够呛,还给群众留下不办实事的坏印象。
近些年,我们党出台一系列举措,大力破除会风、文风中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摆脱束缚、放开手脚,激发了担当有所作为的内生动力。
会风、文风中的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崇,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的急于向上表态,有的尽量向下推责,有的甘于当和尚撞钟,脑子里满是“开会就是重视、发文即为落实”。至于基层怎样落实-效果具体如何,都与己无关。日后督查追责起来,竟求有会议和文件护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把心思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多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上级领导与部门在检查工作时,也不能简单以开过多少会、发过多少文,来定性干部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去评判地方工作的好坏;应具体看工作实绩,看人民群众得到多少实惠。
会风、文风连着党风、政风,要制定把握完善科学规范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此,努力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真干事的干部不吃亏、受重用,决不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
目前,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落实“重实践”要求,以学促干+匡正实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树立起真抓实干的正气,党员干部才能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老百姓的“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