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田守望者

(2023-07-01 04:57:17)
【按】2023.6.30镇江周刊登载贺旺成文章《麦田守望者》,贺总曾先在机关干,后在金融闯,其小时候的经历值得回味。下面,予以摘录。
麦子熟了,记忆中的夏收-是一个漫长的季节。那时,机关、工厂、学校都会放忙假。当年,尚是童子军的我,已被当作生力军来用。
当年,没有收割机-只用镰刀。手工割麦,两腿需站好姿势,左手把控麦秆-右手挥动镰刀。仅有的乐趣,是一垄麦子割到头,男人可以一头扎进池塘,冲洗一下尘土汗水,就势喝点清凉的塘水。
麦子割下来后,路好的地方靠牛拉板车,路不好的地方靠肩挑人扛。瘦小的我,常常被压得-左右换肩,之后又要把落地的麦子再捡拾一遍。
麦穗怎么脱粒?那时还没有脱粒机-是用一个石碾子。挑出麦秸秆后,需要把麦粒和麦壳分离-也叫扬场。天有风与没风-处理有别,呈现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律动。
割麦、捆麦、挑麦、脱粒、扬场,经历了多道工序,最后被装进一只只袋子。麦收安排:先交公粮,接着留下种子,再提供口粮。如有盈余-就卖出再买进再生产种子、化肥、农药。我们还要拿着一点钱去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
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回忆这些辛苦的经历和劳作?如果不这样,那么-麦子就不再是麦子,其实它早就成了某种图腾-某种希望。这,就被赋予了超越一棵植物本身的宏大叙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读懂它的全部深意。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唯一真实的乐园-是我们失去的乐园,唯一美丽的世界-是我们没有看过的世界。”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一个少年-能够不以劳动为主业,学习为副业;不被困于这麦子的漫长季节,他坐上火车或乘飞机,奔赴远方,这样的一生-该多好!
【注】镇江市委研究室主编的《决策参考文选》(1986~2000)-1999年载副主任滕玉林、农村处长贺旺成文章《wto给我市农业带来了什么?》,与《麦田守望者》-同样引人入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