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基础研究如何快上?

(2023-05-04 05:43:17)
中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为什么总处于“饥饿”之中?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较而言,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全部研发经费比重为6.32%,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
所谓科研项目经费,国际上发达国家-只限用于组织学术活动和开展学术交流,不允许用于薪资。中国关键的症结,科研项目经费却用于“吃”与“用”两方面。
从欧美日韩来看,科研机构从政府处获得的稳定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约为70%。可以说,这些发达国家政府给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安静做学术的长期稳定的环境。
什么是领域内真正前沿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的原创性项目?国内当下现实中还存在一种危险的倾向:更加重视需求导向型基础研究,纯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被相对弱化。
17世纪的莱布尼茨、19世纪的布尔、20世纪中叶的“信息论”之父香浓等,把布尔代数和数字电路联系起来,从电路设计到后来的集成电路、芯片都受此影响。这,就是无用之用。
应该说,科研资助模式-是一个“喇叭口形”,在“入口”处,尽可能资助数量足够多的高风险、探索型项目。如果基金委在“入口”处的资助-过度强调目标的清晰性,则容易导致项目的前瞻性不够。
中国的基础研究如何快上?理应在有较充足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让喜欢探索的科学家自由探索,他想要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就各自尽力并相互支持,每个人都能在各自领域、自我创新。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从事基础研究的荣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