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走了
(2023-03-03 04:37:55)
【按】2023.2.28《南风窗》周刊发表闰然文章《厉以宁,什么人》,摘录如下。
一盏明灯熄灭了,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2023.2.27晚,厉以宁走了,享年92岁。厉以宁曾说:“改革不是一次到位,改革没有终点,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以后不改革,而是还要不停地改革。”
------荣枯顺逆俱寻常
厉以宁,出生于南京,家人为他取名“以宁”,“以”是排行,“宁”指南京。高中毕业后,他们班参观了一家大型化工厂,当时轰鸣的机器、林立的烟囱、严肃的化学工程师,都深深刻进厉以宁的脑海。他说,这次参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使我了解到化肥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心走“工业救国”的道路。
1951年,厉以宁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将任何打击都置之度外,正如其言:“荣枯顺逆俱寻常,总难免弯弯曲曲。”1979年,厉以宁被提升为副教授,1983年升为教授。
------股份制改革之说
各界人士追慕厉以宁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大有作为的探索。厉以宁担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期间,为学院创建以及发展,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从而得以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商学教育的一面旗帜。这些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列居高位者。
厉以宁被公众所熟知的,是他在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了,厉以宁顺势而上。1986年4月,厉以宁在北大礼堂作了题为”改革的基本思路“的报告。可以看到,厉以宁已经不再把股份制仅仅看成是集资和扩大就业的方式,而是把股份制的实行看成是推进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他认为,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革才能重新构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才能完成市场化改革。
------坚持经世济民派
厉以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他表白,”农民工“这个称呼是不合理的: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说什么”农民工“-是不恰当的。2013年之后,厉以宁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城镇化。他提出,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会走向全国户籍一元化,城区和农村不宜再分不同的身份证,否则互不平等。
从”厉股份“”厉民营“再到”厉城镇“,这些简单的称谓并不能完全概括厉以宁的远见卓识。在大变局中,他向上助力改革创新,向下关注民生大事,用其思想影响中国未来。厉以宁说: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两方面压力,一个是上面的压力,不做”风派“;一个是互联网的压力,互联网上说什么都有,经济学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表白:”要有坚持的力量,这也是我对每一位年轻人的寄语。“
前一篇:《人民日报》的传奇笔名
后一篇:团结奋斗,创造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