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糖》评述四则

(2022-10-29 02:15:23)
《糖》(棉棉著,2000年元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关于《糖》的评述四则如下。
------关于《糖》之一
作者-棉棉,女,1970年出生于上海。主要经历:16岁写作,17~24岁离沪-生活动荡,25岁回沪写作。她在香港、德国、意大利出版小说集《啦啦啦》,《糖》是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关于《糖》之二
“我”-“问题女孩”,19岁在酒吧认识了他-“问题男孩”,名叫赛宁。从此,他俩开始了10年的“残酷的青春”。由此,构造了一个“问题女孩”-对自由、失控、爱以及身体的认知过程。
《糖》-是棉棉的一份礼物,她蔑视激情却又崩溃于激情;回避苦痛却又沉溺在受虐的下坠中;像灰烬却又妖艳如火。城市生活的隐秘-变得很内在,一些从未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人物-在此书中闪闪发光。
------关于《糖》之三
葛红兵、王干、韩东三位同仁,对棉棉及《糖》评述分别如下。
a葛红兵评述:《糖》中显露的-是一种更符合理想的方式,在一个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压抑者不会将性当作压抑的手段,自由者也不会将性当成反抗的工具,“性”-就是天性。
b王干评述:棉棉喜欢无爱之性,性与爱不是一个概念-在她那里是分离的。其小说出彩的地方,在于运用一个女性的直觉-叙述对生活的感慨,而将诸多的传统置之一边。
c韩东评述:棉棉-的确是个异端人物,但她并非思想观念的那种异端,其身体性和行为性-让文雅的文学人士大为震惊。
------关于《糖》之四
“问题女孩”-“我”自作自为-拥有甜心,“问题男孩”-赛宁离“我”越来越近,永远的脆弱-是他永远的甜美。
《糖》-拥有流不出的眼泪,内含笑容里的恐惧。为此,必须让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变成糖,这就是世人为什么会爱“我”。
[留言]“给我所有失踪的朋友
——棉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