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店琐忆

(2022-07-13 04:57:05)
鎮江的古街巷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粮店,名不虛传。古时鎮江城,拥有“一泉路、二道巷、三官塘、四牌樓、五条街、六摆渡、七里甸、八角亭、九如巷、十(石)浮桥”等古街古巷。下面,专题讲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国有粮店。
在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年代里,不少商品-尤其是粮油生活必需品,都是按计划供应的:新生儿每月粮9斤,3~6周岁15斤,10周岁以上的普通居民25斤,大、中学生33斤;特殊工种-如锻工、搬运工体力劳动者,每月高达42斤;而脑力劳动者-如机关干部、教师、医生,每月仅为28斤。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鎮江市区设有20多家粮店:城里有大市口粮店、南门大街粮店、尚友粮店、正东路粮店、新河街粮店、和平路粮店等,还有方便沿江船民购粮的水上粮店等;城外有山巷粮店、老新街粮店、宝盖山粮店、金山路粮店、大西路粮店、京畿路粮店等。
粮店的營业时间:上午7点开门,下午6点打烊,全年365天-除春节放假3天,其余都是正常營业。市区規模有大小之别:大粮店拥有工作人员5个-主任1个+店员4个。分工:划证、收銀、填付发货凭证、称重发货,分上午、下午两个班次作业。
那时,家家戶戶必备几个袋子:分别裝米、面粉等。每逢节日,粮店內总是人头攒动-排起了购粮長队;粮店供应品种随之增多些,如糯米、赤豆、水磨年糕等小品种;当时,1斤粮可折合5斤山芋,孩子多的人家则抢购山芋。每年年底,粮店还担负发放居民购物票劵-布票、棉花票、肥皂票、煤球票、肉票、蛋票、豆制品票等。
正东路粮店主任笪祖仁,是从上海学徒返回鎮江的。粮店人手短缺时-笪主任就顶这个那个岗位,样样带头干-还带出几个好徒弟。他带领大家关心照顾年老体弱、孤寡病殘者,经常送货上门。
往亊如烟。国有粮店-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见证了共和国那段坎坷历史。1993年,全国完成放开粮价改革-实行粮食开放政策,按计划定点供应的粮店作用-逐渐消失,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