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鸭子“游”出共富路
(2022-03-21 05:12:16)【按】在鎮江农村-一群鸭子“游”出的科技兴农共富路上,涌现两个标兵-种稻师蒋須俊与养鸭师戴网成。下面,予以簡介。
(一)
2022.2.25一早,春寒料淆,小有名气的种稻师蒋須俊-已在田间忙碌。11年前,三十多岁的蒋从工人转为农民。多年来,由于科学种稻有方、增收有道,丹阳延陵鎮宝林村种植专业合作社長蒋須俊的“延林牌“稻米,不仅在丹阳家庭农场中第一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还先后获得首届鎮江好大米金奖、江苏省級农产品畅銷产品奖。
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里,鸭子和水稻共同生長。随着市民的生活条件好了-稻鸭共作的产品,蒋家农场銷量一下就上去了。2021年,”延陵牌”稻米-屬于农药零残留,当年銷量10多万斤。周边不少农戶跟着蒋引领的合作社之路,“稻鸭共作”模式得以大推广。
(二)
上述稻田的这些鸭子-从何而来呢?蒋須俊介紹-来自鎮江丹徒区高資街道水台村的天成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老总戴网成-率先将“稻鸭共作”的绿色农业理念,从日本引入中国-用一群鸭子助力农民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共富路。如今,一到七、八月份-鎮江的“稻鸭共作”田里,到处都有戴网成的鸭子。此模式既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又能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民致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戴老总公司与扬州大学合作后,在原有鸭群里又发现了十几只白羽黑凤头的“凤头鸭”。于是,对“凤头鸭”进行培育繁殖。6年前,国家畜禽遗传資源委员会从上万只“凤头鸭”中选样鑒定得以通过。尔后,正式命名的“润州凤头白鸭”-具有观賞性、食用性、药用性,科技兴农致富路勢必越“游”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