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园-钢铁是怎样练成的(2)高炉和秀池

标签:
旅游文化 |
首钢园保留有四个炼铁高炉(一、二、三、四号高炉),高炉内,发生了由铁矿石变成铁的故事。首钢,生产钢,先要有铁。
钢和铁的化学组成都是铁(Fe),区别是含碳量,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炼铁,将原料铁矿石(氧化铁,如赤铁矿是三氧化二铁)、焦炭(燃料)和石灰石(碳酸钙,造渣剂)按一定比例分层加入高炉(炼铁炉)中,被热风炉加热过的空气从进风口吹入高炉,使焦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上层炽热的焦炭反应还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从炉顶加入并与不断下降的铁矿石发生反应,氧化铁逐步被还原成液态的铁,俗称铁水。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使铁矿石中熔点很高的脉石(二氧化硅)与石灰石(碳酸钙)反应,生成浮于铁水之上的硅酸钙,形成炉渣。
炼钢,只需降低铁的含碳量。将高炉(炼铁炉)生产的铁水和生石灰(氧化钙,造渣剂)倒入转炉(炼钢炉),吹入氧气,铁水中的碳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出,铁水变成钢水。同时,铁水中的磷、硅、锰等也与氧发生氧化反应分别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磷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锰,一起形成炉渣。
首钢园的三号高炉是首钢的标志。三号高炉,1959年投产,2010年熄火,包括高炉、顶燃式热风炉(通过煤气燃烧向高炉供热空气)、皮带廊(向高炉内投料用)、重力除尘器、鱼雷罐车(把铁水运到转炉练钢),曾创造我国连续产铁时间最长、炉体最长寿的纪录,现在新建了观光电梯和距离地面70米高的观景平台。
三号高炉北边的设备是干法除尘装置。
用于三号高炉冷却的第一晾水池(秀池),建于1940年,1986年又建了泄水用的九龙口,由九套琉璃制品的龙头及影壁芯构成,高炉的冷却水沿泄水管流至秀池,九龙头镶在泄水管排水端,泄水时出现九龙喷水壮观。秀池边还有一个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