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圆明园(5)武陵春色

标签:
旅游文化 |
武陵春色,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圆明园40景之一,位于圆明园中部,是一个村落,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雍正时名桃花坞,种有山桃万株。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以东晋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入世外桃源的故事,改名“武陵春色”并作了增建。村落南部是桃花坞(乾隆14-16岁青年时居住的场所),西北有桃源深处(乾隆青年时读书之处),东北有品诗堂(桃花坞东侧别院,乾隆青年时作诗之处)和清会亭(四方亭,原在“慎修思永”处,后移在此),南部有恒春堂(戏台院,皇帝观戏庆节之处)、天君泰然(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添盖)和全碧堂(初称桃柳村,是专司清宫演戏的南府内大学太监在圆明园内的居所)。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

桃花坞

桃园深处

桃园深处

品诗堂

清会亭

恒春堂

恒春堂

天君泰然

全碧堂

全碧堂

桃花溪

桃花洞

桃花洞
后一篇:圆明三园圆明园(6)濂溪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