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圆明园(1)藻园门、西南景区

标签:
旅游文化 |
圆明三园的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赐园,康熙钦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二年(1722年)雍正即位后,开始扩建赐园。乾隆年间增建了长春园,并入了绮春园,形成圆明三园格局。嘉庆年间对绮春园进行了修建。雍正(清第五位皇帝)、乾隆(清第六位皇帝)、嘉庆(清第七位皇帝)、道光(清第八位皇帝)、咸丰(清第九位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同治(清第十位皇帝)曾打算重修圆明园,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而停工。
圆明园可分为宫廷景区、九州景区、西南景区、西北景区,中部景区和北部景区,有乾隆命名的圆明园40景(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藻园门,圆明园的西南门,因有藻园而得名,是皇帝去万寿山、玉泉山、颐和园的出入门。
西南景区,包括山高水长(圆明园40景之一)、风雨长廊、万方安和(圆明园40景之一)、月地云居(圆明园40景之一)、法源楼,新建有香港回归纪念林。
山高水长,建于雍正年间,初名引见楼,是举行宴会的楼,每年灯节设宴宴请外国使臣,也经常举办比武赛箭。
风雨长廊,新建的游客休息场所。
万方安和,旧称万字房,建于雍正初年(1722年),是皇帝的寝宫之一,雍正、乾隆都在此居住过。
月地云居,是一处佛教寺院,皇室成员念经拜佛之所,最早是皇家祖祠,原称安佑宫,现遗存有四柱夹杆石。
妙证无声,是月地云居的后殿,供奉三世佛,代表过去的燃灯佛,代表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和代表未来的弥勒佛。

圆明园

藻园门

藻园门


香港回归纪念林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风雨长廊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

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


法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