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长春园(5)西洋楼遗址(上)

标签:
旅游文化 |
西洋楼遗址是长春园的欧式园林建筑群,由欧洲传教士蒋友仁、郎世宁、王致诚等参与设计监造,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咸丰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整个圆明园灰飞烟灭。法国作家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指法军),另一个放火焚烧(指英军)。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西洋楼遗址立有雨果雕像。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成的圆明园内第一座欧式水法(人工喷泉)大殿,主楼三层,楼前游廊是演奏中西方音乐之处,楼南有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楼北有小型菊花式喷水池,西北处还有供喷泉使用的蓄水楼,现在成了一片废墟。
谐奇趣北还有黄花阵(迷宫)、养雀笼。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侍寝和龙袍)。养雀笼,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雨果雕像

雨果雕像

雨果雕像

谐奇趣

谐奇趣

谐奇趣

谐奇趣

谐奇趣

谐奇趣原貌(网上)

菊花式喷水池

菊花式喷水池

黄花阵

黄花阵

黄花阵

黄花阵

黄花阵

黄花阵原貌(网上)

养雀笼遗址

养雀笼原貌(网上)
前一篇:圆明三园长春园(4)北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