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标签:
旅游文化 |
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原为清末斗公府旧址(斗公,是辅国公斗宝,乾隆五年-1740年袭辅国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就将斗公府作为校舍。宣统元年(1909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建成。1913年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8年7月设立北平大学,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有三件史实。
一是鲁迅于1923年-1926年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现在这里是北京鲁迅中学,院墙有“鲁迅中学”凸雕字,校园建有鲁迅塑像。拱形大门门楣保留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金字。
二是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长)与“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为了反对八国(英、美、法、意、荷、比、西、日)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派军舰云集大沽口,进行武力威胁),刘和珍带领学生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示威游行,反动军警开枪打死了刘和珍和杨德群(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等47人的“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25日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猛烈抨击反动派。
三是许广平(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学生)和鲁迅的爱情故事,1925年3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许广平是学潮中的骨干。军警关闭了学校宿舍,鲁迅就让家在广东、无处栖身的许广平暂住在自己家里(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许广平从为鲁迅抄写书稿发展到成为鲁迅妻子。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鲁迅中学

鲁迅塑像

全国文保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