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公园(1)西门、南门

标签:
旅游文化 |
昆明翠湖公园,位于市中心的五华区,因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元代时的翠湖,曾经是滇池的一部分,随着水位的降低,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湖了。明洪武十二年(1382年)昆明建城,自此,历任云南最高行政长官都会在翠湖内修建亭阁。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在湖中修筑“阮堤”,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又修建“唐堤”,两道长堤,将翠湖水一分为四。清康熙三十一年(196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湖心岛中建湖心亭,翠湖开始成为风景区。现在,翠湖公园是昆明的名片,“不来翠湖,枉来昆明”。
现在的翠湖公园,有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莲华禅院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要景观;东南面是金鱼岛,有水月轩景观;东北面是竹林岛,有九龙池(九个泉眼)景观;南面是葫芦岛,有九曲桥和云南籍人民艺术家聂耳塑像;西面是滇春苑景区,有清代的海心亭景观。
翠湖公园还有三大特色。一是匾联文化,集历代文化名人的匾联墨宝于亭台楼阁。二是海鸥文化。由于翠湖的环境优美,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到翠湖栖息,“翠湖戏鸥”也成为翠湖的特色景观,此外,有一个2006年建立的海鸥老人塑像。海鸥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吴庆恒,自1985年11月红嘴鸥首次来翠湖过冬,到1995年去世,坚持每天步行十余公里到公园喂食红嘴鸥,令人敬佩。三是少数民族风格的广场舞,与众不同。
翠湖公园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和西2门、西北1门、西北2门等几个小门。我游翠湖是从西门(对面是讲武堂)进,西2门出,行走间又到了南门。西门是个石牌坊,刻有“翠湖”金字,两侧有对联:“十里春风青豆角,一湾秋水白茭牙”。南门的“翠湖”金字体和西门一样,两侧有对联:“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挺五华来”,南门是公园的正门。

定西桥

阮堤

翠湖戏鸥

海鸥老人塑像

载歌载舞

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