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原中法大学旧址
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有一座三层灰楼,是原中法大学旧址。中式的大门朝西,左右有两个醒目的标牌,一个是原中法大学旧址介绍,一个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后的灰楼有弧形窗和两座对称的四层塔楼。
中法大学创始人是李煜瀛(李石曾,1881-1973年,1902年到法国留学)。1912年李煜瀛、蔡元培等人发起、建立了留法俭学会,是中法大学的雏形。1920年在西山碧云寺原有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1921年建立海外部,即“里昂中法大学”,1924年在阜成门外建立了孔德学院,同年移理科至地安门外吉祥寺,称为“居礼学院”,1925年移文科至东皇城根北街,称为“服尔德学院”。抗战期间,中法大学也迁往昆明,抗战结束后迁回北京。
中法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仿法国大学学制,不仅有大学,还有中学(1924年建温泉中学和温泉女子中学,还有西山中学)、小学(1921年建碧云寺小学),统一由大学校长管理。李煜瀛出任中法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蔡元培是首任校长(蔡元培从1920年到1930年任校长,期间, 李煜瀛、李书华、李麟玉曾任代理校长)。1931年李麟玉(1921年留法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任校长至1950年。
中法大学主要设四个学院,分别用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及科学家名字命名:服尔德(伏尔泰)学院(文学科),孔德学院(哲学科),居礼(居里夫人)学院(数理化科)和陆谟克(拉马克)学院(生物学科),办有“中法大学月刊”。建校30年,培养了569名毕业生,其中122人被送到法国留学。
1950年中法大学被分拆,文史系、法文系合并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合并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合并于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
灰楼

铭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