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墙看弹痕

标签:
旅游文化 |
从卢沟桥数完狮子,来到悬挂“宛平城”石匾的宛平城。宛平城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是明廷为防范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而建造的,称为拱极城。1928年宛平县衙迁入城内,改称宛平城。宛平城是卫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只有东、西两个城门和从东门到西门的一条街道(城内街)。宛平城和卢沟桥一起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宛平城是一座古城,西城门是“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东城门是“顺治门”,并设有瓮城和城楼,四周是砖砌城墙。城内有一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兴隆寺(现在是一所小学)和宛平县衙旧址。
宛平城是七七事变发生地,是抗日自卫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有一名士兵失踪为名,强行向宛平城守军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守城士兵奋起抗战,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在宛平城东南城墙有“七七事变弹坑遗址”,城墙上弹痕累累,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本性。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在宛平城内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一块“七七事变纪念地”碑。

威严门城楼(西门)

顺治门城楼(东门)

东瓮城

城墙(城内侧)

城墙一角

兴隆寺

城墙(城外侧)上的弹痕

城墙(城外侧)上的弹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七七事变纪念地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后一篇:道教北顶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