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通阊阖

(2012-10-02 06:17:01)
标签:

苏州

qing话题

旅行

摄影

杂谈

气通阊阖

城楼

   “气通阊阖”是刻在城楼下面一个仿古石亭的碑文,说清初修建阊门城楼时曾以“气通阊阖”为匾额,现在好像没用它,所以我借来用作标题。

http://s1/middle/406103c8hcb07594cf000&690

http://s14/middle/406103c8hcb075bf46b3d&690

http://s6/middle/406103c8hcb0764261275&690

http://s2/middle/406103c8hcb0761964f81&690仿古石亭

http://s4/middle/406103c8hcb075eb921d3&690
阊门遗址

    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

  公元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

茶室

    10月1日我去探亲访友,顺带也到苏州平门、阊门看所谓的“古城墙”了。苏州当政者最近几年修缮了相门、平门、阊门三段“古城墙 ”,我印象中是以复建阊门城楼为最早。因此三处城楼中至今唯有阊门城楼设有茶室。无意看到2009年6月8日的江苏新闻:登苏州阊门城楼要付“5元茶资”,说的是阊门城楼的入口处就位于城门的南侧,每位客人要上城楼得至少付5元“临时会员费”……不过10月1日当天我们在阊门北侧水关桥处见到又新辟了一个入口处,这几天似乎是免费参观的。

阊门城楼

阊门城楼
       明清时期,阊门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城外有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往虎丘)分别从五个方向汇聚于此。

  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陆城门东西两道城门,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门外有吊桥,门内就是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水城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龙桥。

在阊门城楼上东张西中市大街

在阊门城楼上西望 朝宗阁、聚龙桥、五孔大石拱桥

阊门城楼又一入口处(在水门)


阊门吊桥

    阊门吊桥。宋《平江图》名虹桥,俗称吊桥。明明成化六年(1470)曾改名永济桥。近几年与平门桥、人民桥一样,改建为两侧廊桥。


水关桥、对面即是探桥

探桥、对面即是水关桥

柳毅祠

聚龙桥,护城河在此东折进入阊门水城门。


护城河上新建的五孔大石拱桥

明初苏南人口曾大规模迁徙至苏北,现在苏北人的家谱多记载其祖籍来自苏州阊门。

http://s5/middle/406103c8hcb0c2000f174&690

http://s9/middle/406103c8hcb0c1d4b8c58&690
“朝宗阁”

    明朝洪武年间,江南发生过一次规模性的移民迁徙事件,史称“洪武赶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惩治“吴王”张士诚旧部,曾将苏州城内十万百姓遣散至江淮地区,而阊门正是这十万苏州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寻根问祖额八大朝宗圣地之一。

在探桥上看渡僧桥

在山塘桥上望城楼和水巷 

在渡僧桥上望聚龙桥、“朝宗阁”、城楼和水巷

山塘街入口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