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篇:apple说apple
(2008-10-17 23:17:34)
标签:
第100篇apple苹果杂谈 |
分类: apple-think |
挨到10月,这个时节是苹果品种最全的了。
红富士,每年的这个时候开始新鲜上市,但说实话,这个时候对它是已经没有一点好感,可能因为吃了大半年的“冷藏室里的红富士”,免不了的那股霉味深入我心,也着实掩盖了苹果的清香。这期间,遇上了外表看上去很不错,吃到里面居然是坏的,看到了还好,有几次专心干别的事儿,直到感觉味道不对,再看看手中的“残果”,抓狂啊!特别是到了9月份,遇上这事儿的几率更高了,到后来每次在家要啃苹果,得先用刀子对半切,“验收”了再“动工”,没办法,阴影啊!
8、9月份嘎拉的出现,不得不说是“救世主”。我是比较喜欢嘎拉苹果的,很香,水份也多。普通的嘎拉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就不贵,一般也就4、5块一斤,一两个礼拜之后价格就降下来了。
以前在家老是买金帅苹果,黄黄的而且很香,奶奶就叫它香蕉苹果。
说到进口,很少买进口的苹果吃。
首先就是价格贵。吃苹果,从高中到现在每天坚持至少吃两个,这要是天天吃进口的苹果,早破产了。
再说,以我吃苹果吃到身边的朋友称之为“吞吐量”的人的味觉来说,我觉得进口的苹果味道也没那么好,至少“物无所值”。
像姬娜苹果,其实也就是嘎拉苹果的一种,好像也被叫皇家嘎拉苹果,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买的时候,小小的8个,居然要40多块钱,心疼死我了。
“红蛇果”打上蜡的确漂亮,“青蛇果”那个嫩绿得叫诱人啊。我是觉得新鲜的“花牛苹果”的味道绝对可以跟红蛇果相媲美,但是价格才是蛇果的一半类。
进口苹果,打上蜡、个头还都一样大,齐刷刷的摆在那,像模特似的。但怎么都没有那种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感。一般甜度都很高,但是在水份上就是觉得差那么一点儿,也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
吃苹果已经吃到麻木,说实话,每天不能没有她,然而她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又不具什么存在感。所以隔一段时间会买一回进口的苹果吃吃,花点银子,呵呵,好歹找回点“苹果存在”的感觉。
过年过节我要回家,爸妈第一件事就是买苹果备着。亲戚朋友邀请我做客,开玩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家有一箱苹果候着你呢。
大学在寝室里最出名的事儿估计准是每个礼拜天下午去家乐福扛苹果了。有同志突然想吃苹果的,一定来我这救急。
吃苹果可算是吃到,看一苹果偶就知道是什么味儿的境界了~~~
想想还是蛮激动的,这么多个365天,身边没有一天是没有苹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