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那些让母亲困窘的事

标签:
上海月子母亲困窘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随笔人生 |
大上海:那些让母亲困窘的事
(文/无心听花语)
老婆要生了,丈母娘年纪大,精力跟不上,不能请她来照顾老婆尤其是将要出生的宝宝。我母亲身体尚好,就从农村老家过来照顾媳妇坐月子。母亲小时家贫,没读书,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十几年没出过家门。我发现,来大上海,原本精明能干的母亲显得很是困窘。
先是坐车。幸好,家乡去年开通直达上海的动车,不到七个小时就能到,不象坐飞机、大巴那么烦琐麻烦。然而,即便是这样,母亲还是困窘。尤其是听说动车进站只停留两分钟,她更是心慌,担心自己不知道该上哪部车,害怕自己提着大包小包来不及上车。我原本请大舅买站台票送她上车,可到了车站,人家不卖站台票,大舅不能进。好在我让母亲和大舅提前一个小时到站,好说歹说让一起进站的人帮忙提点行李,带着母亲进站上车,总算有惊无险,我那颗悬着心才稍稍落定。
我反复叮嘱母亲,要到终点站才能下车,听不懂广播,就看时间,七点才到,不能急着下车。来前,我让母亲给手机充电充值,免得到时候联系不上。即便如此,我还是忐忑不安。母亲坐车容易犯困,我怕叫不醒。好不容易等到母亲电话,可急人的是,没说几句话总是断线,我更是吓得不行。接通多次,才勉强说上话,让母亲在站台别动,我进去接她。后来才知道,母亲手机电池故障自动关机。
到了上海南站,门亭值班的坚决不让我进,也不卖站台票,态度还很不屑和傲慢,我想这下完了。情急之下,我找巡逻特警,才知道可以找车站值班开张条子进去。进了1号站台,我看到又黑又瘦、彷徨无助的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身旁是七八包给媳妇坐月子吃的家乡特产,名贵红菇、自榨花生油、家养乌鸡和鸡蛋、新鲜豆皮、手工面、熟花生、大豆,还有墨鱼、蛏子、牡蛎等海产品干货。那一刻,我真想抱着母亲痛哭。
母亲来上海的这几天,我越发感到母亲的困窘了。母亲面对陌生环境,不愿出门,只想呆在家里,也不敢独自买菜,象个小孩似的,让我下班陪着她去买菜。无奈,我只得放弃原先计划的大菜场,那里步行约10分钟,还要过马路,我怕母亲迷路不安全,选了小区隔壁、离我仅几步之遥的麦德龙,教母亲在入口处拿单子进去,只管选东西不问价钱,最后到收银处排队,只管看屏幕数字付钱就行,不需要说话也不必过马路。我知道,母亲心里依然不塌实。
母亲和老婆言语不通,沟通基本要我翻译,还时常闹笑话。例如,煮粥时,母亲会放和煮饭差不多的米,一问,母亲说是听我和老婆说“差不多”;例如,洗碗筷时不用洗洁精,筷子还有油渍,一问,母亲说是媳妇说“不用”。我和老婆真是哭笑不得。最要命的是,老婆老家和我老家坐月子的风俗不太一样,老婆安徽老家习惯吃老母鸡坐月子,我老家则恰恰相反,都是吃公鸡,母亲一口气在家杀了六只鸡带过来,全是公的乌鸡,看着老婆心慌慌。
母亲说,她伺候完媳妇月子就回老家,在这里很不习惯。我无语……

-
0(0%)
-
0(0%)
-
0(0%)
-
0(0%)
-
0(0%)